日前,從東莞市科技局獲悉,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工作現場會將于29日在東莞召開。該市計劃在五年內投入100億元扶持轄區內的新型研發機構,重點攻關5G通訊、燃料電池、裸眼3D等前沿技術。
據主辦方介紹,目前東莞共建成了16個公共科技創新平臺,包括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東莞中山大學研究院、東莞上海大學納米研究院、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清華東莞創新中心等。
據統計,目前這些研究院共申請專利1218件,其中發明專利614件,實用新型專利388件,外觀設計專利216件。這些專利創造涉及到光電檢測、智能機器人、LED、云計算技術、仿真技術、3D打印技術等40多個技術領域。
如東莞同濟大學研究院正在開展的超材料軍民整合創新研究和航空航天、未來4G/5G通訊技術,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啟動的裸眼3D激光全息顯示技術,華南協同創新研究院籌建的機器人開發中心(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清華東莞創新中心引進的生物柴油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項目等,均瞄準未來科技發展的前沿領域。
據了解,今年3月,北大東莞光電研究院與東莞理工學院簽署了合作建立該工程技術中心的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東莞光電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半導體照明技術、激光顯示與加工技術等研究領域的課題展開研究攻關,助推東莞LED照明、高端電子信息、太陽能光伏等產業發展。
據悉,東莞市早在2006年就分布了《實施科技東莞工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文件和配套政策,在“十二五”期間還安排了100億元的專項資金,用于扶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近年來,廣東率先涌現出一批以深圳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華大基因研究院、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等為典型代表的新興科研組織,被稱為“新型研發機構”。它具有區別于傳統科研機構的新特征——無級別、無編制、無事業單位津貼,有多種投資主體和建設模式。東莞新型研發機構的特點是功能定位新、合作方式新、動作模式新、激勵機制新、考核機制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