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業從來都不缺乏新概念,這不,繼L E D、4K、O L E D、智能電視之后,激光電視來了。9月10日,海信推出了一款100英寸的激光電視,該產品由激光主機、菲涅爾無源仿生屏和5 .1聲道專業家庭音響組成。據了解,海信激光電視采用了超短焦技術,只需要距離墻面不到0 .5米的空間便可投射出100英寸以上的顯示畫面,讓超大屏幕顯示進入15平方米客廳從夢想變成了現實。
海信方面透露說,首批激光電視已在全國核心大賣場專柜陸續出樣,以面向即將到來的十一市場,并在明年五一前還將發布1-2款新的激光電視產品,新產品除了技術上的升級,將出現更大或更小的尺寸,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國內另一家彩電制造商長虹在今年6月23日也曾推出了自己的100英寸激光電視Q 1M,這款產品被 長 虹 定 義 為 家 中 的IM AX影院———超大屏幕,加上5 .1音效,不出家門就可以享受IM A X影院級超凡視聽體驗。
在L E D、4K、O L E D籠罩整個產業的時候,為什么要推出激光電視這個全新的產品品類?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的解釋是:近兩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對“超大尺寸、高清晰顯示、全方位智能”三個方面均有強烈的需求。中怡康統計數據顯示,整體市場總量上半年較同期小幅下降,預計全年規模同比基本持平。但是,市場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7月份,50英寸及以上大平板的增幅在40%以上,智能電視的占比達到61.71%;4K超高清電視的同比增長達到11倍之多。因此,中怡康預測,用戶對65英寸以上超大尺寸電視需求,2012年為18萬臺,2013年為33萬臺,2014年預計為59萬臺,2015年預計將達到85萬臺,2016年將超過110萬臺。“顯然,單靠液晶平板電視難以滿足此需要。比如技術瓶頸、成本制約、良品率等都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因此,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需要有新的顯示技術出現。”劉洪新說。
對于許多喜愛寬廣臨場感的用戶來說,選擇電視的尺寸幾乎沒有上限。目前,隨著技術的發展,平板電視的尺寸越做越大,從46英寸到52英寸,從55英寸到60英寸,甚至84英寸。但到了60英寸 , 電 視 的 熱 銷 度 似 乎 到 了 一 個坎。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于液晶電視而言,超大尺寸的制造是個棘手的問題,所以市面上我們可看到的超大屏電視并不多。同時,受限于目前大塊面板切割的成本和工藝水平,大尺寸電視的售價成幾何數字攀升,超過60英寸的液晶電視很可能是個天價,即使有一些消 費 者 能 買 得 起 , 但 客 廳 也 裝 不下。按業內人士說法,84英寸的電視如果進家庭,可視距離要在6米 以 上 。 顯 然 , 普 通 家 庭 難 以 匹配。而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激光電視成為了高性價比大尺寸電視的最好解決方案之一。
據激光方面的專家介紹,激光電視是利用半導體泵浦固態激光工作物質,產生紅、綠、藍三種波長的連續激光作為彩色激光電視的光源,通過電視信號控制三基色激光掃描圖像。作為不同于目前已有顯示技術的 一 種 全 新 技 術 , 除 了 性 價 比 之外,激光電視在多個方面也同樣有著明顯的優勢:由于其投射顯影的顯示方式,讓它擁有普通L C D不具有的穩定性,將屏幕頻閃可能導致的眼部不適降到了最低;其色域覆蓋率理論上可以高達人眼色域范圍的90%以上。這比目前L E D電視最高的62%色域覆蓋率又提高了一個檔次。而色域覆蓋率的提高,不僅可以使整個電視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有層次感、通透的感覺,同時畫面的清晰度也會隨著色彩飽和度的提高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由于采用激光作為電視的背光源,激光電視可以做的更薄,適合家庭使用。正因為如此,激光顯示技術被日本產業界稱為“人類視覺史上的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思,是未來顯示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前段時間發布的一份名為《中國彩電新型顯示技術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的報告稱,一直被認為是“下世代顯示技術”的O L E D因為受制于一些關鍵技術、成本及良品率偏低等因素,到2017年才有望“走出窘境”,與此同時,激光顯示等新型顯示技術將借機登上歷史舞臺,成為挑戰L C D、O L E D的一股強大力量?!?白 皮 書 》 預 計 : 隨 著 產 業化 的 進 一 步 推 進 , 技 術 和 市 場 的不 斷 成 熟 , 成 本 價 格 降 低 , 尤 其是 激 光 器 成 本 的 降 低 , 激 光 電 視進 入 家 庭 的 時 間 也 會 大 為 提 前 ,預 計 明 年 或 將 成 為 激 光 電 視 元年。激光電視對于65英寸以上市場具有較強的沖擊力,預測2015年65英寸以上市場激光電視的占有率將達到2%。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開始涉足激光電視領域。國際上,L G最先推出了激光電視,索尼也在2014年C E S上展出了激光電視的新品。從去年開始,國內電視企業 及 投 影 機 廠 家 甚 至 一 些 光 學 廠商,如長虹、海信、華陸、T C L、康佳、創維等,開始涉足激光電視領域。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表示,目前激光電視還處于產業化的入口,技術不成熟,良品率不高,市場也面臨高清晰投影儀的競爭,前景如何還不能匆忙下結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