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食管癌的較為高發國家,同時也是食管癌死亡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在食管癌的診斷治療中,內鏡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不久前舉辦的“2014 國際消化內鏡研討會”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教授作了題為“多環套扎粘膜切除術(MBM) 治療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的專題報告。會后,本刊就多環套扎粘膜切除術以及相關內鏡技術的發展采訪了王教授。
內鏡切除是目前治療消化道早癌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技術之一,也是行業規范和指南推薦的技術。根據內鏡切除術后的病理診斷,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個體化的治療;但內鏡切除技術發展的的瓶頸在于對操作者的要求更高,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訓和經驗的積累,由于我國醫療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制約內鏡切除技術廣泛推廣的狀況就更為突出。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創新發展更適宜且同樣有效的消化道早期癌內鏡切除技術。
評價一種醫療技術,最重要的基礎是質量,以及效果。根據王教授所做的前瞻性和回顧性分析,多環套扎粘膜切除技術是適合在中國廣泛開展的早期食道癌及其癌前病變的治療技術。相比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如果進行規范性操作,MBM 可以取得與ESD 一樣效果。同時MBM 在操作時間和成本上都有較為明顯優勢;安全性更高,并發癥幾率更低;而且操作性更強,醫生經過簡單培訓即可掌握。而且相比一塊切除,多塊切除如果在規范原則下操作, 病變殘留及復發機率也在可控范圍。
最近幾年中,內鏡學科重要發展就是涌現許多有效的內鏡微創治療技術, 這使一些疾病的診療模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目前內鏡處于內鏡診斷和治療并舉的時代,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如何使內鏡微創技術在保證微創的同時,獲得與傳統外科同樣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