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掛墜內刻人物肖像,做工精美。展架上,在金屬板上雕刻的雄鷹、飛機同樣栩栩如生。這些都是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實驗室做出來的產品。有別于以往印象中的流水線、冰冷的機器、自動化的計算機控制,該實驗做出的激光產品美得有些令人咋舌。
溫州大學激光與光電實驗室主任馮愛新介紹,那些產品是高功率激光宏觀加工技術的杰作。不僅如此,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激光打標機能在電子零件上打出小拇指指甲大小的二維碼。而在此之前,在企業里這樣的工序既耗時又耗工,還要投入大成本。
2011年,科技部選擇在溫州建設中國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溫州大學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1600多萬元啟動激光與光電重點學科的建設,籌建了溫州市激光制造與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確定了激光與光電產業的四大研究方向:激光表面處理、激光焊接、微納加工以及光機電一體化。三年來,單單在激光微納加工方面,該實驗室就幫助溫州企業新增產值近1.75億元。
去年5月,來自國內外150余人專家、學者齊聚溫大,參加激光制造與裝備國際高端學術論壇,大家紛紛把目光投向了激光微納加工技術,認為市場前景廣闊。該項技術運用于制造微米乃至納米尺度的產品,目前已幫助企業新增利潤3100余萬元、稅收近1509萬元。
記者在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老師曹宇的帶領下,走進了超凈實驗室。據曹宇介紹,實驗室中央的多功能紫外激光微細加工平臺是團隊花了兩年多時間研發出來的。在他的演示下,一塊電路板在幾秒鐘內就完成了切割。“這臺機器功能很全面,應用到企業中還可以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改造。”曹宇說。
此外,實驗室目前還在研究利用激光進行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毛化,這種技術運用在飛機外殼維修上,增加黏貼強度。原來飛機維修需要到國外,費用高昂,如果國內掌握了該項技術,將省下不少功夫與成本。
無論是激光切割還是激光打標等方面,溫州大學在激光光電領域的研究將為溫州全市近百家激光與光電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甚至幫助他們打開了國際市場。
“我們希望借助溫州發達的中小民營企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把溫州大學的學科建設和科研方向與行業發展的興奮點結合起來,使學校教學科研更接近于生產實際。”溫州大學激光光電實驗室主任馮愛新表示,接下來,實驗室將加強激光制造技術在機械工業領域前瞻性、公益性和基礎共性技術研究,成為凝聚、培養產業技術創新人才,開展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