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聯社4月9日報道,目前韓國陸軍使用的TPS-830K低空雷達無法探測到朝鮮小型無人機,軍方考慮購買以色列RADA公司生產的RPS-42雷達,將其部署在青瓦臺等國家重要設施和西部前沿的主要軸線上。
屬于多功能半球型雷達的RPS-42使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探測距離為30公里,每臺售價在9億韓元左右。韓國國防部官員表示,政府決定緊急劃撥預算購買低空雷達,計劃今年年內進行性能測試后簽署購買合同,明年投入實戰部署。
軍方還將完善熱觀測裝置和多功能觀測鏡等監視裝備,加強前沿警備工作。與此同時,軍方考慮購買可以打擊無人機的德國產激光武器。軍方官員表示,通過激光武器打擊幾乎不會產生碎片,對保護青瓦臺等國家重要設施效果極佳。據悉,德國國防軍火商萊茵冶金防務設備公司制造的激光武器目前部署在德國的主要設施,可以在1到2公里的距離內打擊小型無人機。此外,軍方還計劃部署在“飛虎”雙管30毫米自行高炮上搭載“神弓”便攜式防空導彈系統的地對空武器。
德國萊恩金屬公司研制的激光武器,對無人機效果最好。
不過朝鮮用于越境的無人機其實只是航模。
韓聯社4月8日報道稱,韓國軍方8日公開了正在服役的無人偵察機“鷹隼”和明年投入實戰部署的“Remoeye 006”。據分析,軍方之所以選擇公開一直被當作機密武器的這兩架無人偵察機,是為了消除近來朝鮮小型無人機事件造成的不安情緒。
當日,“鷹隼”以時速150公里的速度飛上天空。無人機上升到300米高空時用肉眼很難觀測,也無法聽到發動機發出的聲音。“鷹隼”長4.8米,高1.5米,寬為6.4米,時速達120-150公里,巡航半徑達80公里,可在最高4公里的上空飛行4個小時并收集有關朝軍的信息。
報道稱,“鷹隼”在韓國領空飛行時,白天可拍攝到軍事分界線以北20公里,夜間可拍攝到10公里范圍的信息。據悉,在實際作戰中可把這些視頻信息及時傳給全體部隊。
但與此相比,朝鮮無人偵察機不能及時傳輸視頻信息,也無法做到遠程操控,夜間執行任務也很受限制。軍方的一位相關負責人表示,朝鮮無人機和“鷹隼”不具有可比性。朝鮮無人機在拍攝照片后過一段時間才能將其傳出去。“鷹隼”由發射控制設備、地面控制設備、地面轉播設備以及地面跟蹤設備等組成。
另一方面,軍方當天在忠清北道清州市首次公開了另一架無人偵察機——“Remoeye 006”,由一家民間企業負責研發。最大時速為75公里,最長飛行時間達2個小時,最大續航距離為150公里。該無人機配備有偵察攝像頭,可在夜間換載紅外線攝像頭執行任務。
另據韓聯社4月9日報道,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當日出席國會國防委員會全體會議時,就近來在韓國相繼發現疑似來自朝鮮的小型無人機一事表示,從軍事方面來看,無人機事件屬于一種突襲。
金寬鎮說,韓國軍方擁有的對空雷達系統無法探測到來自朝鮮的小型無人機,而朝鮮正是利用這一點來派遣無人機入侵韓國領空。有人提出,如果無人機沒有墜落的話,韓國軍方可能到現在也不知情。金寬鎮不否認這種可能性,并承認在對無人機進行初步調查時軍方有過疏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