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從科學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可見一斑。科學技術促進了汽車行業的飛速發展,為汽車人性智能化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據行業權威人士介紹,伴隨消費者對汽車認識的加深,汽車已經從傳統觀念中的代步工具逐漸向娛樂平臺,甚至是其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方面轉化。由此,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的關注程度,也就不言而喻。而社會生產就是為滿足市場需求而服務的,于是越來越多的車企更加傾向于將尖端的IT技術運用到汽車生產中,在使汽車操作性更簡單、行駛安全性更高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
IT技術向汽車制造滲透IT技術向汽車制造滲透
全球汽車產業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過去的125年里,汽車一直是由機械工程師主導,以封閉的體系進行生產。未來,汽車的生產或許將由IT工程師主導,以更開放的思維進行運作。“或許未來我們可以說,汽車是4個輪子加一個計算機。”車云網總編輯程李持此觀點。而國外后起之秀特斯拉攪渾電動車這潭水,國內新能源、新技術、新產品也層出不窮。
例如名圖裝有Blue Link車載遠程通信系統,可遠程對車輛以及乘客提供幫助,實現道路救援、信息查詢、智能語音導航識別等,為駕駛者帶來更便利的智能化服務與交互式體驗;而其智能鑰匙一鍵啟動、7英寸多媒體顯示屏、定速巡航以及多功能方向盤、座椅/外后視鏡記憶功能等多項科技配置,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最大程度的實用性和便利性。
暗流早已涌動,只是沒有到沖破藩籬的時候。奔馳等傳統汽車企業如果不自我革命,Tesla、類Tesla、蘋果、Google可能要去革他們的命。汽車向電動化、自動化和互聯網化發展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汽車既要硬起來,也要軟下去。機械工程師強調汽車硬件本身以及發動機的性能、底盤的舒適性等等,但在IT思維體系下,汽車的硬件和軟件必須兼容。未來,汽車不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更是一個移動的信息娛樂交互平臺。致力于汽車智能化人性化的研究人士認為,智能與人性化不應該只是體現在產品上,汽車的購買以及之后的使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性化智能化必須滲透全程。
依然以北京現代為例,作為車主的會員服務平臺,H-club會員俱樂部為名圖消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服務,大大延伸了用戶的智能化極致體驗。其中為期近兩個月的“老友記•暢享名圖三部曲”活動通過多種途徑為消費者提供各種便捷和優惠,在使新車主獲得1000元購車禮金的同時,也為向老友發出邀請的北京現代老車主送上1000元保養基金,更設置了專門的微信老友記活動為用戶提供便捷。此外,車主還可通過這套系統在線預約試駕和在線訂車以及分享名圖提車作業。
由此可見,現在的車企拼的不再僅僅是價格,更多的應該是用戶終極體驗,而用戶的終極極致體驗應該來自于其智能化的設置。據相關調查顯示,汽車產業領域超過90%的創新都與汽車智能化系統相關,智能化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汽車智能化被認為是汽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革命,是奪取未來汽車市場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傳統汽車企業和IT車企的界限越來越不明確傳統汽車企業和IT車企的界限越來越不明確
早在2012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司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萬里就在某論壇上指出,智能化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汽車消費者對汽車的理解、需求和期望正在發生改變,其中主要表現就是更加智能化。希望越來越多的車企能夠不斷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能夠帶給消費者極致體驗的產品,走實其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從而拉升整個汽車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