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鞍山市以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為標志,吹響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鞍山產業升級版的“沖鋒號”,實施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扶持政策,將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按照規劃,到2017年,鞍山市力爭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研發人員數量、授權發明專利、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4項指標翻一番,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2.5%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0%以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65%以上。
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鞍山市實現了鋼鐵深加工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以及激光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勢崛起,形成了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工業產業結構更趨完善、全市經濟多極增長的新格局。全市激光科技、高端閥門、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投資、產值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投資增長高達49.4%。
目前鞍山市重點發展的10個工業產業集群,已有8個被納入省政府發展規劃;激光科技產業園順利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鞍山市也成為全省唯一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的“五連冠”城市。
今年3月19日,鞍山市科技創新大會隆重召開。鞍山市市長吳忠瓊在會議上宣布了《中共鞍山市委、鞍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未來5年鞍山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實施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扶持政策。
以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為標志,鞍山市再次吹響依靠科技創新打造鞍山產業升級版的“沖鋒號”。
實施創新驅動重大戰略形成創新發展強大合力
科技創新對資源型城市鞍山而言,不僅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推手,也是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必要手段。近年來,鞍山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逐年提升,但與經濟發展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這些都要求鞍山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積極培養引進科技人才,加快科技資源整合,建設公共研發平臺,進一步提高鞍山市科技支撐發展的能力。
為充分發揮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鞍山市委、市政府在今年3月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及時出臺了24條科技創新實施意見,這是當前鞍山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產業競爭力,激發經濟活力,建設創新鞍山的關鍵之舉,為鞍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勁動力。
據介紹,此次鞍山市出臺的科技創新實施意見,主要是扶持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力度前所未有,特點格外鮮明:
覆蓋面廣。 24條科技創新實施意見,包括產學研合作、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人才聚集高地等八大部分內容,可以說覆蓋了科技創新的主要方面。含金量高。 24條科技創新實施意見,條條都很“實”,多用數字說話,體現的是政府真金白銀的科技投入。僅以在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區域方面為例,鞍山市支持工業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到2017年,工業產業集群中的研發平臺達到8個,檢測平臺達到4個。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按照研發平臺和檢測平臺投資總額的1/3給予資金補助。
提供堅強保障。在實施意見中,鞍山市確立要強化組織領導,“一把手”必須抓“第一生產力”,把科技創新工作納入績效評價和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要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以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相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體系;要營造良好氛圍,引導全社會崇尚創新、參與創新,積極營造褒獎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
隨著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的召開及科技創新實施意見的出臺,鞍山涌現全社會共同支持和參與科技創新的濃厚氛圍,形成推動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
鞍山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出臺的24條科技創新實施意見,圍繞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和集成創新,企業創新驅動發展能力由此顯著增強。
實施大項目培育大企業。支持企業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4項、省科技創新重大專項1項、省工業攻關項目2項、省產學研合作及成果產業化項目2項、省產業基地發展建設項目34項。其中,德康公司的 “稀土改性高性能永磁鐵氧體”等2個項目獲批火炬計劃項目,中鋼熱能院的“煤系針狀焦”等4個項目獲批重點新產品項目。欽元節能公司的“水冷型永磁渦流柔性傳動裝置”項目獲批省科技創新重大專項,得到600萬元資金支持。福鞍重工公司超超臨界耐熱鋼復雜大型鑄件和大型汽輪機耐熱鋼缸體、閥體高端鑄件項目獲省產學研合作及成果產業化資金支持400萬元。
省政府認定了鞍鋼、紫竹等11家大型科技創新企業,批準榮信公司等企業首臺套項目4項,到位資金2098萬元;鑫普新材料、海龍重工等企業進行海外并購項目5個,并購額6600萬美元;完成國內并購項目5個,并購額3億元。
在省科技進步獎的評選中,鞍山市共有11個項目獲獎。其中,2項重大成果研發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科技進步三等獎。鞍鋼股份公司“鞍鋼TMCP超高強度船體及海洋工程用系列鋼板開發”和榮信電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百兆伏安級動態無功補償(STATCOM)”兩項成果榮獲省重大科技成果研發獎。
鞍山市重點支持了福鞍重工公司的重型燃氣輪機高端鑄鋼件產業化項目等15個工業攻關項目。組織企業開展重大研發項目40項,其中鞍鋼股份開展了 “節約型高性能中厚板新一代TMCP技術開發及應用”、海龍重工開展了“雙動力拆爐機研制”。全市78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穩步提高。上下聯動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
通過市、縣區聯動,積極爭取國家、省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目前已爭取國家、省科技部門對鞍山市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各類扶持資金超億元,其中耘路耐火材料公司等11家企業獲得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740萬元。
在對省政府認定的54戶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扶持資金的同時,鞍山市又拿出1595萬元科技資金,專門用于加快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項目的產業化進程,支持了遼寧九夷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控制器建設項目等98個項目。
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家。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已獲批的有5家,分別是榮信、聚龍、七彩化學、福鞍重工和重型礦山機器。鞍山市目前已經上市的榮信、聚龍、森遠等科技型企業都經歷了政府扶持、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這是鞍山市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之路,今后將繼續堅持并深入推廣。#p#分頁標題#e#
加速技術轉移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深入推動轉化交易平臺建設,活躍技術市場交易,搭建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轉化網上交易平臺,拓展技術轉化空間,擴大域內外科技成果在鞍山地區的轉化。 2013年技術吸納合同數357項,吸納額11億元;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12項,實施正發電路公司的全印刷印制電路板等省專利轉化項目6項、市專利轉化項目25項,較去年均有大幅提升。在今年的“十二運”上,鞍山凱信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將環保無污染的EPS應急電源應用于鞍山市的奧體中心,實現了比賽全程不間斷供電,為確保賽事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凱信公司今年獲省成果產業化資金支持200萬元。
今年,在專項支持轉移轉化平臺建設方面,鞍山市高新創業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云計算服務平臺分別獲得省、市支持100萬元;通尊科技企業孵化器積極搭建遼寧(鞍山)新能源電池公共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在孵企業35家;遼寧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創新成果實現技術轉移65項。鞍山市目前有國家級孵化器2家,分別是高新創業服務中心、科大產業園;省級孵化器3家,分別是鐵東創業服務中心、通尊產業園、軟件園。
加大高端科技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
鞍山市委、市政府出臺了引進培養高端科技人才的實施意見,實施“千人興業”計劃,計劃用十年時間,每年引進培養100名科學技術類和經營管理類高端科技人才,共1000人。從創業扶持、科研經費、成果轉化、優秀人才獎勵等10個方面,為高端科技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打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截至目前,激光產業園已引進高端人才47人,科技大學引進56人。全年獲批省引進海外研發團隊項目11項;組織中冶北方公司申報設立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海匯等3家公司申報省級博士后工作站;聚龍公司崔文華入選省第七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才,2人入選“千層次”人才,6人入選“萬層次”人才。 扶持企業建設研發機構和產學研創新戰略聯盟。鞍山市把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全市已擁有聚龍公司國家金融安全及系統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級企業研發機構4家,哈工大(鞍山)激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激光傳感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企業研發機構68家,鞍山市批準建設企業研發機構130家。在產業集群平臺建設方面,高端閥門檢測中心建設獲得省支持1000萬元,鞍山新能源電池平臺項目獲得省支持500萬元。
鞍山市已與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中科院沈陽分院、上海交大、上海光機所等多家院所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哈工大鞍山研究院、東大鞍山研究院、大工鞍山研究院相繼簽約落戶,市政府分別批準設置150名、20名、150名事業編制,研究方向涵蓋了裝備制造、激光、精細化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在鞍鋼作為世界鋼鐵協會汽車鋼聯盟和國家鋼鐵可循環流程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員、遼寧科技大學發起組建遼寧省鎂質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基礎上,鞍山市正在積極籌建遼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激光科技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目前前期建設項目——依托裝甲兵工程學院,設立徐濱士院士工作站,已經搭建完成的遼寧高端閥門先進制造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已經具備技術公共研發平臺、科技成果轉移平臺、企業創新服務平臺、大型儀器共享平臺、高端人才培養平臺等五大功能,為全市裝備制造業企業提供服務。
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支持。
促進科技金融相結合,構建起由風險投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上市融資等構成的梯形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扶持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創業投資、貸款擔保等投融資平臺建設,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融資服務。鞍山市對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國際種子加工中心項目建設貸款資金予以300萬元的貼息支持;對宏源公司標準化集約型E-house項目予以200萬元的貼息支持。
科創公司引導資金支持欽元、浩宏等公司1000萬元。積極與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等金融機構商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共同基金。與鞍山銀行合作推動浩宏醫療等10余家企業開展專利權質押貸款,其中欽元公司已進入評估階段,此項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積極引導支持森羽建材、浩宏醫療等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遼寧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促進股權交易和流轉。
財稅支持政策落實到位,全市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企業53戶,免稅額11775萬元;全市享受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企業34戶,加計扣除額60668萬元,免稅額15167萬元。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插上科技翅膀的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科技對企業和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市委、市政府在科技創新上的大力扶持,真的是增強我們的信心啊! ”鞍山市企業家們異口同聲稱贊道。眼下,科技創新之風在鞍山大中小企業中勁吹,加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力度,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全市形成一批頗具影響力的大企業和一批創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業,建成一批特色鮮明、以千億元為目標的產業集群,成為全市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鋼鐵深加工產業。由以生產普通鋼材向發展精特鋼、板材深加工、鋼結構、鋼管、緊固件、鋼絲鋼繩制品、熱軋型材等深加工產業轉變。鞍鋼集團公司最新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汽車用鋼AQP980全球領先,成為全球極少數具備Q&P鋼批量供貨能力的鋼鐵企業之一;其生產的免涂漆耐候橋板GR.50W成功用于美國阿拉斯加極寒地區,并率先應用于國內,結束了國內橋梁必須涂漆的歷史。前三季度,全市鋼鐵深加工產業總產值872.1億元,同比增長7.3%。菱鎂新材料產業。由生產鎂砂向鎂合金、鎂化工、鎂建材、鎂耐材等高附加值產品轉變。海城市后英集團投資18億元項目資金,引進浮選選礦、輕燒粉水化等四項新專利技術設備,打造世界領先的鎂制品加工園區。其中應用在菱鎂產業的懸浮爐技術和設備,是第一次走出實驗室并完成成果轉化,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80噸,并可實現粉塵的零排放。前三季度,全市菱鎂新材料產業總產值562.6億元,同比增長13.7%。
裝備制造業。由生產型零部件和單體設備向發展冶金成套裝備、工業自動化系統與設備集成轉變,產品系列化、成套化、大型化程度明顯提升。遼寧海龍重工公司重視自主創新和技術轉移,生產的雙動力拆爐機和雙動力抓鋼機榮獲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先后并購三家知名的美國高科技裝備制造企業,獲得了一流的生產技術,成為擁有10余項國家專利的國內特種工程機械設計制造行業龍頭企業。前三季度,全市裝備制造產業總產值447.6億元,同比增長19.6%。
激光科技產業。在鞍山高新區建設遼寧激光科技產業園,這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鞍山激光園規劃面積36.7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激光加工為生長點,以拓展激光應用為著力點,以高端裝備搶占制高點,以國際合作引領原創點,重點發展激光通信、激光加工、激光醫療、光機電一體化等4大產業板塊。激光產業園依托哈工大、華科大、上光所、西安交大、東北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激光及相關專業博士點;設立林尊琦院士工作站,建設二氧化碳激光器關鍵部件——激光磁力渦輪風機生產基地;設立盧秉恒院士工作站,引進數控機床用光柵尺項目。今年以來,新簽約入駐東莞盛雄等96戶企業,量子科技、煜宸激光等一批企業發展迅速,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成功舉辦全國激光加工產業技術交流會和沈陽經濟區新興產業集群現場會,成為全省新興產業發展的一面旗幟,被省領導譽為上演產業發展“激光速度”。目前激光科技產業園開工建設和重點推進項目306個,投資總額210億元,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20億元。未來幾年,激光科技產業園將跟蹤引進30家以上國內外領先水平的研發機構,培育引進300家以上國內外一流水平的制造企業,扶持引進100家以上區域總部企業,努力實現激光產業技工貿收入1000億元以上,打造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激光科技產業基地。#p#分頁標題#e#
高端閥門產業。把鞍山經濟開發區作為高端閥門產業集群承接地,產業園規劃面積16.5平方公里。按照“高端化、成套化、國際化、總部化”的發展定位,分為閥門制造區、產業配套區和公共服務區三大區域。起步區面積4平方公里。同時,建設閥門商務中心、閥門檢測中心和研發中心等公共平臺。高端閥門產業增勢強勁,今年10月份順利召開首屆中國(鞍山)閥門產業博覽會,投資15億元的丹麥丹佛斯全球供熱設備制造基地部分建成,日本工裝等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入駐,全年投資增長8.7倍。鞍山高端閥門產業園的目標是在3年至5年內引進高端閥門企業200家,總投資不少于200億元,銷售收入達500億元。最終銷售收入要達到1000億元以上,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閥門產業基地并推動鞍山成為 “中國高端閥門城”。
精細化工產業。把鞍山經濟開發區、海城騰鰲經濟開發區和臺安工業園區作為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承接地,制定了 《鞍山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各園區發展定位。其中經濟開發區以鞍鋼60萬噸煤焦油項目和國銳化工5萬噸尼龍66鹽項目等為重點,發展煤焦油深加工及工程塑料兩個板塊;騰鰲經濟開發區重點發展染(顏)料和涂料兩個板塊;臺安工業園區以緣泰化工300萬噸重油裂解項目為重點,發展醇酯化工板塊,力爭三年內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五年內銷售收入達到600億元,最終發展成為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的產業集群。彩涂板產業。重點發展基板材料、涂層材料、鍍層板、涂層板、涂鍍裝備制造和相關配套服務。今年以來,彩涂板產業異軍突起,遼寧·臺安彩涂板產業集群項目招商推介會成效顯著,遼寧銀恒等7個項目竣工投產,江蘇綠鋼等8個項目開工建設,成為全省縣域產業集群發展的樣板。河北華德鋼板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的年產90萬噸多彩鋼板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將有效提升彩涂板產業技術實力。前三季度,全市彩涂板產業總產值97.2億元,同比增長24.5%。
健康產業。鞍山市在湯崗子新城全新打造的健康產業園區,重點發展都市樓宇工業,重點打造集醫療器械、高端醫藥、功能性食品、康復養生、運動休閑、旅游度假、美容美體等產業為一體的健康產業集群。目前,由中國國際商會在大陸地區唯一特許冠名,投資額達350億元的中國國際商會湯崗子(國際)健康產業基地項目已正式簽約并奠基成功,達產后預計實現經濟總量超1000億元。
作為老工業基地,鞍山市通過突出龍頭企業主體地位,大舉實施科技創新,為激光科技、高端泵閥、精細化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提供強大動力,推動鋼鐵深加工、菱鎂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傳統優勢產業集群提檔升級,形成了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共同驅動經濟增長的全新局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