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4日,“院士專家遼寧科技咨詢專題活動”在遼寧省開展。包括10位院士在內的52位專家“問診”東北老工業基地。
本次活動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東北振興司、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遼寧省發展改革委和中科院沈陽分院共同組織,旨在進一步推動中科院院地合作與國家東北振興戰略的緊密銜接。
專家團兵分六路,深入遼寧精細化工、菱鎂、激光、專用車輛、生物醫藥、儀器儀表六大產業基地,對各產業發展普遍存在的產業鏈不完善、龍頭企業待培育、高端產品缺乏等共性問題進行研討。
專家團認為,以產學研合作、綠色化、高值化為特征的發展模式是產業升級的關鍵。
中科院院士費維揚在考察營口仙人島能源化工區和盤錦石化精細化工產業集群時建議,遼寧省化工產業要形成特色,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避免重復建設、同質化生產、產能過剩和資產閑置;同時要注重原料基地的建設,統籌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
在遼寧鞍山海城、營口大石橋市菱鎂產業基地考察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指出,現有產業加工方式粗放,資源利用率低,能耗高,工業廢棄物產生量大,亟待升級。比如利用塑燒板除塵設備,可提高輕燒粉的利用率,減少粉塵排放。另外,要加強低品位菱鎂礦、等外礦、尾礦的綜合利用,力求打造無廢菱鎂礦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柯偉認為,應注重研究菱鎂礦煅燒新技術,實現清潔化生產。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龍關于“高固氣比懸浮態熱處理和反應”的新工藝研究成果,成為清潔化生產和產業升級的希望。
針對激光產業核心工藝研發薄弱、關鍵技術發展落后的根本性問題,中科院院士林尊琪建議,遼寧可借鑒德國激光產業計劃的成功經驗,建立產學研貫通一體的新型研發平臺。
針對遼寧本溪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企業規模小、創新能力差、研發投入不足等問題,中科院院士姚開泰等專家建議院地或校企以研發大品種、新藥(新靶點和新結構的I類新藥)為目標,開展產學研合作和團隊攻關。
在專用車輛產業考察中,針對企業發展參差不齊、產品雷同、產業鏈尚不完善等問題,專家建議集聚各方力量,聚焦優質大項目。值得一提的是,11月13日,中科院院士聞邦椿及其團隊在遼寧(鐵嶺)專用車生產基地設立了院士工作站。
遼寧丹東儀器儀表基地具有較完備的產業鏈配套體系,產品水平較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封錫盛等專家認為,該基地具有與國外相關技術產品進行競爭的能力,將為國家科技和工業發展作出較大貢獻。
據了解,自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以來,通過部署實施各類專項行動計劃,中科院在東北地區累計支持產業化項目89個,投入經費共計1.064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