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點云數據搜集怎么樣?飛行軌跡如何?飛行結束前通過基站上空了吧?”直升機剛剛停穩,國網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激光掃描工程師王和平就急切地趴在機窗上詢問著。這一幕發生在國網通航公司B-7711激光掃描機組宿州駐地起降點第一次線上激光掃描作業結束后。
10月29日,國網通航公司正式開展最大規模的激光掃描作業。此次作業范圍覆蓋安徽、江蘇、浙江、湖北四個省份,涉及輸電線路里程約3800千米,航巡里程將超過7600千米,預計12月底完成所有作業任務。
“此次激光掃描作業任務與傳統的直升機輸電線路巡檢作業完全不一樣,使用設備也大不相同。簡單來說,巡檢是發現缺陷,激光掃描是預測缺陷。”王和平解釋道。輸電線路巡檢是作業人員乘坐直升機通過可見光和紅外探頭對輸電線路進行近距離檢查,能夠在飛行結束后,立即反饋輸電線路存在的缺陷,或通過查驗視頻發現缺陷,并立即告知運維單位進行檢修。
激光掃描需要先按照既定航線,對輸電線路按照低飛方式搜集激光點云數據,高飛拍照獲取影像數據,再通過機載GPS接收器與地面GPS基站共同觀測衛星,機載慣性測量單元記錄直升機飛行姿態,完成前期數據搜集后,通過對采集數據進行預處理,確定采集數據是否有效,實現對輸電線路危險點預測等功能。最終的激光三維輸電線路圖形能夠有效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結合,使輸電線路及其桿塔坐標精準度達到厘米級。
圍繞本次激光掃描作業任務,國網通航公司自今年8月起,就多部門聯動開展參與人員培訓、復訓工作,組成了專業的激光掃描作業隊伍。同時,安排人員按照既定輸電線路激光掃描計劃,實地開展基站架設點埋點工作,于今年10月初完成全部65個基站架設點埋點工作,為10月底激光掃描作業的順利開展做好充分準備。
據了解,2013年是國網通航公司的激光掃描業務推廣年,2014年為深化應用年。自國家電網公司開展激光掃描科學試驗項目以來,經過2010年大房線的首次實際應用,到如今正式開展激光掃描業務,激光掃描作業已成為國網通航公司主營業務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