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以“幽靈殺手”而著稱于世,它隱蔽于大洋深處,可隨時給對手以毀滅性的打擊。潛艇的水下機動性強,海底背景復雜,在茫茫大海中搜尋一艘潛艇,難度不亞于大海撈針。反潛作戰是現今世界海軍公認的最大難題。
隨著中國海軍在深海反潛武器及戰術方面的提高,整體反潛能力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航母戰斗群的“拼圖”越來越完整和清晰,反潛也正成為中國海軍對付敵方潛艇威脅的一個有力武器。
“基洛級”進南海對中國威脅大
潛艇具有強大的威力,一些實力相對弱小的國家,在無力與大國海軍正面對抗的形勢下,不惜投入巨資建立潛艇部隊,將潛艇作為對抗大國的“不對稱作戰”的法寶。這種形式在中國南海周邊尤其明顯。
在南海周邊國家中,未來給中國帶來水下威脅最大的無疑是越南。據俄羅斯媒體報道,越南從俄羅斯訂購的6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中的首艇將于今年年底接收。
越南購買的是俄制“基洛”級877型柴電潛艇,是一款性能非常優異的型號。“基洛”級最大優點是靜音性。為降低噪聲,設計方采用了光滑的水滴形線型艇體,大量運用了減震浮筏和塑膠消音瓦等技術,成為世界同類潛艇中噪聲最低的艦種之一,被稱為“大洋黑洞”。
“基洛”級屬于一種典型的近、中海域大型常規動力潛艇,非常適合于在水下地形、海況復雜的近、中海域以潛伏于預設陣位伏擊的戰術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南海地區島礁林立,暗礁縱橫,水下環境非常復雜,很適合“基洛”發揮作用。
如果這6艘“基洛級”潛艇順利服役,將組成南海地區除中國海軍外最強大的潛艇部隊。中國海軍該如何面對越南潛艇的威脅呢?
中國海軍其實早就開始著手準備。雖然越南海岸線漫長,港口眾多,但“基洛”級潛艇不同于其他艦艇,所需要的后勤保障和保養設施非常嚴格,加之“基洛”級噸位大,電子系統先進,消音瓦的維護保養對設備和技術以及環境有相當嚴格的要求,不是隨便找個港口就可以安置的。另外,越南的技術和設備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難以獨立維護這一潛艇,所以,能夠部署這些潛艇的基地是有限的,這就為下一步的偵察行動提供了保障。
此外,中國海軍可以動用偵察船和空間偵察衛星、遠程無人機、無人飛艇以及大型預警機等對越南潛艇進行全方位、立體化偵察。嚴密的早期預警機制,基本上可以掌握越南潛艇的行蹤。
立體偵測網令他國潛艇“現出原形”
中國海軍已經從海底、水面和空中,在南海構筑了立體反潛網。在這個反潛網面前,大部分他國潛艇都將“現出原形”。
在水下方面,中國在南海建成了國家級海洋聲學研究基地。該項目主要用于對南海海底的監控和探測。對此,美國軍事專家稱,新型反潛網將使中國海軍在南海的反潛能力獲得質的提高。
在海底布設聲學探測裝置,對中國而言一直是一個難題,自1996年開始,中國將海洋領域納入863計劃,積極推動海洋監測高技術的發展。其中,水聲監測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先后建成了東海站、北海站和南海站三個研究平臺,技術力量十分雄厚。2005年,中國在青島附近海域布建完成了“水下光纖綜合探測系統”項目實驗。2009年4月,“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南海聲學與海洋綜合觀測實驗站”正式成立。2010年1月,“863”重點項目“岸基光纖線列陣水聲綜合探測系統”成功布放完畢。整個系統建成后,將組成由岸基光纖線列陣水聲綜合探測系統、陸地地面衛星接收站,以及空天探測衛星編成的一張立體網,形成大縱深方式涵蓋整個被探測區域的每個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岸基光纖線列陣水聲綜合探測系統”項目明確為軍民兩用項目,可以用于對南海海底的監控和探測,尤其是對中國南海地區威脅較大的國家的潛艇進行監視。這種系統是由分布在關鍵海域的多個固定水聲感應器陣組成水下偵察網絡。它們分別將自己偵測到的聲音數據通過海底光纖傳輸到基地的中央電腦處理器上,有專門的聲吶分析人員進行比對,從而精確確定水下目標的方位、型別、國別和各類動態參數,隨后就可以通知己方的反潛力量執行跟蹤或者攻擊任務。
除了水下之外,以052D大型導彈驅逐艦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水面戰艦,除增強反艦、防空傳統作戰能力,還增強了反潛、反導、攻陸、電子戰等能力。以052D驅逐艦為例,其反潛火力已得到大大改觀。052D配備2座3連裝324毫米魚-7 反潛魚雷發射管;裝載8枚長纓-5反潛導彈,射程30千米;搭載2架俄制K-28反潛直升機,具備近中遠三層反潛能力,基本達到了美國最先進驅逐艦的反潛水平。
“遼寧”號航母編隊的組建正不斷加快,已接收了大批卡-28和卡-31艦載反潛直升機,航母的反潛作戰能力已經形成。據悉,卡-31將提供航母艦隊近程預警能力,能跟蹤115千米范圍內的20個空中目標。在采購俄制反潛直升機之前,解放軍裝備了直-9反潛直升機。該機的最大缺陷是無法獨立作戰,其探測與攻擊任務必須由兩架直升機分別完成。俄制卡-28可以獨立完成探測和攻擊任務。這標志著中國艦隊反潛能力的不足得到彌補,為航母編隊形成作戰能力奠定了基礎。
從反潛能力上來看,艦載直升機還比較有限。在航母最初還不能搭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的情況下,陸基大型反潛巡邏機“高新6號”的成功部署,令中國海軍擁有了“與美國相差無幾”的反潛利器。
“高新6號”由“運-8”改裝,性能相當優秀。它原本是為高技術預警機“空警-200”,也就是“高新5號”而設計。現代化的大型反潛巡邏機是集高技術于一身的產品,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等4個國家能制造。“高新6號”研制成功,使中國成為能制造大型反潛巡邏機的第5個國家。
與美國P-3C反潛巡邏機相比較,“高新6號”最大巡航速度、一般巡航速度、最大起飛重量都與P-3C相當,僅最大航程不如P-3C。“高新6號”配備中國自行研制的自衛預警系統及空對空導彈,自衛能力和P-3C相當。“高新6號”機首下方設有大型雷達罩,配置可360度環視海面的搜索雷達,能有效探測潛艇的通氣管、潛望鏡、浮標等。P-3C在相同的位置只安裝照相機,探測距離和范圍不及“高新6號”。“高新6號”的顯著特征是尾部頗長的“磁異探測儀”,明顯比P-3C長出不少,證明探測能力更強。
“長纓”反潛導彈堪稱“潛艇殺手”
現代化的反潛魚雷、反潛導彈、自導深彈、反潛火箭等反潛武器的性能已很先進,航空反潛和水面艦艇反潛結合,依然是反潛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潛艇也在不斷改進性能和作戰方式,不斷提高對抗反潛的能力,使艦空聯合反潛的難度大大增加了。
目前國內外裝備的空投反潛魚雷和自導深彈在作戰使用時,一旦空投入水,完全靠魚雷或深彈自身的聲納和電腦來探測目標并進行分析,若遇上對方潛艇的水聲對抗,常常會被假目標迷惑,或失去目標。對此,中國海軍的解決方法是,為反潛武器加裝通訊浮標來提高反潛武器的作戰性能。加裝通訊浮標的反潛魚雷或自導深彈,發射入水后,可通過光纖,將自己探測到的目標信號傳給通訊浮標,通訊浮標再以無線電的方式將信息同步傳送到反潛飛機或反潛艦艇上,通過這些反潛平臺強大的電腦分析后,再將真正目標的信息通過通訊浮標傳回魚雷或自導深彈,控制其對真正大目標發起攻擊,擊毀潛艇。由于“目標信號識別處理”由反潛平臺完成,大大提高了反潛魚雷和自導深彈的抗干擾能力,解決了反潛平臺對反潛武器的控制問題,還可以使反潛平臺的機動能力不受限制,其安全性得到提高。這種方法使反潛武器的發射平臺和控制平臺分開,這對于反潛飛機對抗潛空導彈是極其重要的。潛空導彈的射高有限,作戰中,反潛機只要在一定的安全高度飛行,就可以從容躲開潛空導彈的攻擊。機動能力強的轟炸機或戰斗機執行反潛武器投放,由反潛飛機遙控反潛武器對潛艇進行攻擊,潛艇一旦被發現就在劫難逃。
052D驅逐艦配備的魚-7 反潛魚雷于1990年代中期引進,是中國仿造美國Mk-46 Mod 1型魚雷。經過近20年發展,魚-7 反潛魚雷被所有中國自行研制的水面戰艦裝備作為標準的反潛戰系統。這種反潛魚雷利用雙速、往復式外燃發動機使用單一推進劑(Otto)液體燃料,最大速度43節。魚雷配備45公斤彈頭,采用主動和被動聲音-自導引。
反潛導彈可擴大水面艦艇的對潛打擊范圍,遠勝過普通的自導魚雷。目前,中國的“長纓”系列反潛導彈僅在054A型護衛艦上公開披露,噸位更大的051C、052B、052C系列均未配備。也就是說,054A護衛艦擁有中國水面艦艇最強的反潛戰力。
更重要是054A的導彈發射裝置。這套裝置一直被認為是單純的防空導彈裝置,但現在已證明可同時發射反潛導彈。因此,這套裝置屬于世界少有的通用型發射裝置。
052D大型導彈驅逐艦上搭載的長纓-5反潛導彈將更加令人期待。目前,真正的通用型垂發裝置很少,以美國MK-41型為例,可同時發射多種防空導彈,以及反潛導彈和巡航導彈,極大擴展了戰艦的作戰用途和打擊能力。通用型垂發裝置的大批服役,對中國海軍的意義是戰略層面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