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確定海爾3D打印、海信激光顯示等10家聯盟為第五批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市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總數達到42家。
新組建的10家聯盟將整合全市乃至全國優勢技術創新資源,在3D打印、激光顯示、智能機器人、海工裝備、現代農業等領域開展共性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標準研究與制定、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等活動,加快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有效促進該市相關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青島市圍繞全市主導產業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需求,積極引導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技術創新合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此次新認定的10家聯盟,9家由企業牽頭組建;123家成員單位中,企業97家,占聯盟成員總數的78%。
同時,青島市與中國科學院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引進了中科院光電院等一批國家級科研院所在青設立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集中布局在青島市“一谷兩區”,依托本部優勢科技資源,根據青島經濟和科技發展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發服務和成果轉化工作,逐漸成為支撐城市“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生力軍。
青島市光電工程研究院是青島市與中科院聯合共建的研發機構。2009年簽約落戶以來,完成了研究學科布局、研發團隊組建、加工測試中心建設和成果轉化機制建立等工作,明確了發展國內領先的光電測量與測繪裝備、光譜成像與分析儀器、新型激光器件與應用系統的行業定位。從2012年至今,青島光電院已完成“多光譜圖像數據處理”、“微光夜視”、“大氣激光通信”等17項高技術項目的成果轉化和市場交易,成交總額553.7萬元。
隨著青島第五批市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成立和光電院等高端研發機構不斷積聚,以及青島海山海洋裝備、青島鋼研納克、青島中星微等一大批央企合作項目落地生根,青島市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發展勢頭迅猛。今年上半年,青島高新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26.03萬元,同比增長85.3%。相關背景:
海爾低調進軍3D打印
今年5月底,在北京舉辦的世界3D打印技術產業大會上,國內外眾多代表就3D打印技術發展趨勢、產業化、與傳統產業結合等議題展開討論。其中,青島市市長表示包括海爾集團在內的多個當地企業,已經在積極開展3D打印技術方面的科研和應用工作。
作為譽滿國際的家電企業,海爾集團近年來發展方向早已趨于多元化。而3D打印近年來也顯現出產業化趨勢,因此,家電行業想要突破家電模具制造的發展,要加強創新研發并開拓產業化商業化路徑,進軍3D打印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眾所周知,3D打印技術已經幾乎遍布了所有領域,并且已經在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見很多利用3D打印技術生產的物件。由于3D打印可以極大的提高制造效率和精度,同時更加節能省成本,因此如今看來,3D打印已經在消費電子業、航空業、汽車制造業、生物醫學以及個性化消費品等領域,成功進行了商業化應用。
其實,3D打印的概念早在幾十年前就提了出來,但對于國內3D打印的發展來說,對傳統制造技術沒有實現較強的替代作用,不像互聯網技術可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3D打印技術在近年來才開始活躍。
據了解,國內一些知名院校已經在青島設立了研究平臺,在機械控制、產品設計、三維掃描和打印材料開發等領域開展了相關研發。而海爾集團作為當地領導企業,也在不斷追求創新,已經開始3D打印技術和相關應用的研發。
誠然,3D打印的出現,滿足的將是用戶個性化的需求。對于海爾來說,這一需求已經被實踐:去年他們為一個客戶定制了異形的吸排油煙機,因為里面很多配件都在形狀上有特殊要求,因此只能用3D打印來滿足。海爾已經將3D打印技術運用到生產中,除了嘗試用于個性化產品的定制,還用于更多工藝復雜的配件生產。
盡管目前,3D打印應用領域依舊面臨許多瓶頸和挑戰,但相信假以時日,3D打印會隨著科技的發展,會發展得更具規模,技術會更加成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