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大學激光制造技術與裝配重點實驗室里,一臺激光飛行打標機正在運轉;在流水線上,一個個小型斷路器在激光作用下快速有了“身份證”——一道道條形碼。據了解,溫州大學這項自主研發的技術已經讓30多家溫州企業受益。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李峰平介紹,這只是小型斷路器自動化生產系統的一個單元,這個單元將代替傳統的移印和噴碼兩個工序。他解釋說,激光技術是無污染的綠色技術,還能夠代替人力,一條自動化生產線一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為企業節約60多萬元的成本。此外,他們研發的激光表面強化工程和加工技術還提高了溫州閥門產品的檔次,幫助企業參與到國際高端閥門的市場競爭中。
據了解,2012年溫州大學組建了該實驗室,先后投入約5000萬元開展學科隊伍建設和實驗室建設,結合“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的建設,為溫州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進行科學研究。
現在,該學科的研究成果已運用到溫州泵閥行業、汽摩配行業、鞋服行業及工業電氣行業等領域。
低壓電器創新平臺是另一個亮點。溫州大學科研處處長林振權告訴記者,建設平臺目的是解決低壓電器行業智能化、電磁兼容、質量檢測方面的技術難題,研究開發新產品和新工藝,實現低壓電器產業總體技術的提升,縮短低壓電器產業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
目前,溫州大學有200多家面向溫州本土的研究機構,其中面向溫州支柱產業的有浙江省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溫州市新材料行業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它們為溫州企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此外,溫州大學還圍繞溫州市政府政策制定展開相關研究,專門搭建了溫州市公共政策研究院、溫州市金融研究院、溫州市世界溫州人研究中心等研究平臺。這些平臺的建設和發展,為溫州市的政府決策、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