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癲癇學會年會上公布的兩項小型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激光消融在不久的將來或可廣泛代替開顱術,用于治療顱腦中邊界清楚的難治性致癇灶。
第一項研究在薩克拉門托薩特神經科學研究所進行,在接受激光消融且隨訪1年的6例兒童和2例年輕成人中,無癇性發作的成功率為70%。在8例患者中,有6例是因為發育性殘疾而不適合接受開放手術。所治療的病灶位于額葉、非顳葉內側、枕葉和頂葉。研究者表示,手術效果非常好,目前還有6例手術正在計劃中。
第2項研究在邁阿密兒童醫院進行,在接受激光消融且被隨訪18個月的10例兒童患者中,無癇性發作成功率為50%。研究者表示,激光消融的效果與開放手術的效果相當,并且隨著經驗的增加,還會有進一步提升。
這種激光消融術通過顱骨的一個小洞插入一根細小的探針,在實時磁共振成像(MRI)和腦電圖(EEG)引導下借助熱能殺死致癇神經元。在手術室置入探針后(耗時約30分鐘),患者被推入MRI艙,在消融期間接受監測。此外,還對帶塑料電極的EEG進行監測。研究者在消融期間可精確看到探針的位置和峰電活動消失。目前在激光消融術中,研究者沒有采用直接電生理學記錄,而是采用先進的功能成像技術,包括磁EEG、三維計算機模型和立體定向探針引導。目前的問題在于這些技術最終是否足以取代直接記錄。開放手術采用多個深度電極和網格圖,有助于界定致癇灶,而激光消融不采用這些方法,因此如何通過閉合的顱骨準確界定致癇灶是目前最大的挑戰。
激光消融后的住院時間約為24h,顯著短于開放手術后的≥3天。此外,激光消融對臨近健康腦組織的損害可能也較少,更能到達深部病灶,更可被厭倦開放手術的患者及其父母接受,而且在無法耐受開放手術和術前檢查的患者中的耐受性更好。目前為止,激光消融已被應用于美國85例成人和兒童癲癇患者。研究者將需要匯總這些患者的預后信息,并與開放手術進行比較,以明確可從激光消融獲益的最佳病例情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