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機器人(AGV)將實在效益載入汽車制造業
近年來,隨著工業信息化的發展,新興機器人產業向傳統汽車工業輸送的高科技產品——自動導引車AGV(又名移動機器人)伴隨著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應運而生。國內汽車制造業在汽車生產中引入了AGV技術,使汽車裝配的生產組織、信息管理和物流技術等方面實現了質的飛躍。
自動導引車AGV分為裝配型和搬運型兩大類:裝配型AGV系列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裝配柔性生產線,實現了發動機、后橋、油箱等部件的動態自動化裝配,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搬運型AGV系統主要滿足轎車在混流生產的情況下物料的及時供應,物料配送AGV系統是一套專門為汽車生產、裝配線設計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它通過安裝在工位旁邊一定數量的按鈕實現物料呼叫請求,并通過車間現場和物料存儲區設置的信息顯示板,來反饋生產線上的物料呼叫請求。配送AGV系統的上位系統會實時記錄下每一次物料請求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對物料請求的響應情況,并對此進行分析。
AGV在汽車行業的廣泛應用,正帶來國內汽車生產模式的的全新變革。
工業機器人促機器視覺發展
機器人視覺可以通過視覺傳感器獲取環境的二維圖像,并通過視覺處理器進行分析和解釋,進而轉換為符號,讓機器人能夠辨識物體,并確定其位置。機器人視覺廣義上稱為機器視覺,其基本原理與計算機視覺類似。
機器人視覺硬件主要包括圖像獲取和視覺處理兩部分,而圖像獲取由照明系統、視覺傳感器、模擬-數字轉換器和幀存儲器等組成。根據功能不同,機器人視覺可分為視覺檢驗和視覺引導兩種,廣泛應用于電子、汽車、機械等工業部門和醫學、軍事領域。
在工業機器人行業,視覺技術主要是充當機器人的“眼睛”,跟機器人配合用于各種產品的定位,為機器人抓取物體提供坐標信息。這樣的組合,可謂新技術與新技術之間的強強組合,其潛力自然不言而喻。
工業機器人量產面臨瓶頸
說到機器人的量產,專家表示,“機器人搞了很多年,但距離批量應用還是很遠。”一方面。機器人本身的技術難度首先降低了量產的可能性。像機械手這種簡單的工業機器人,因為是在室內從事標準化生產,所以量產已經逐步展開。但對于具備運動能力需要在室外工作的特種機器人來說,環境的復雜性及非標準化的作業流程就提高了量產的難度。
另一方面,國內的經濟發展水平也是制約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業生產線上的機械手是國內工業機器人的一個研發方向,但不能形成規模化生產,沒有廣闊的市場訂單,就不能形成規模的利潤。
由于機器人所應用的工種不同,制造成本也有所區別,約在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不等。“研發中心生產一個機械手要600萬元,新興的企業根本拿不出這么多錢來裝備生產線。”相關專家說,高額的價格消減了企業對機器人的興趣。但另一方面,賣不出產品,機器人公司就沒錢生產模具、擴大廠房進行量產,因此機器人的價格始終降不下來。
除技術與資金問題,國內工業機器人量產還面臨著體制問題。相關專家指出,國家針對機器人有不少資金扶持,但現在的科技立項大多集中在科研機構中。科研機構有其基礎研究的優勢,但在產品轉化上卻不如企業。
科技項目難以立項也是制約大陸工業機器人發展的一個問題。由于國家對立項有相關的硬性規定,對自有土地和固定資產投資都有嚴格要求,達不到便無法立項,而很多合作商與投資商又比較看重是否立項這個條件,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因此會失去一些機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