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裝備角度看,整車、零配件、道岔支架等產品面臨更多投資機會;從技術角度看,下一步行業將重點突破中低速磁懸浮交通系統和100%低地板輕軌車等關鍵技術
“今年的目標銷售額已經完成,主要是在海外市場獲得了大額訂單”,中國南車集團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營銷中心人士透露,他們在新西蘭市場拿下了100億的總包。“電力機車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目前我們的重心正在向城軌方向轉移。而且隨著我們在一些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未來海外市場的訂單會逐漸增加”。
據了解,中國南車今年已經先后與馬來西亞、哈薩克斯坦、香港簽訂了機車車輛和地鐵車輛合同,截至目前,今年中國南車海外市場訂單超過12億美元,同比增幅超過100%。
“城軌地鐵車輛正處于產業的上升周期,預計未來3年年均增速能夠維持在20%以上。隨之而來的是城市軌道交通裝備投資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表示。
蔡建明介紹,在城市軌道交通的總投資中,征地拆遷、土建、車輛等8個方面是主要投資支出方向。對于資本市場而言,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土建、機電設備和車輛三大領域。土建投資占比在34%-40%,機電設備在整個投資中占比約在 17%-24%,車輛在整條線路中的投資占比10%左右。
華融證券城軌交通行業分析師肖遣也做出了類似分析。他進一步指出,上述南車在海外市場的訂單額增加,極有可能得益于南車與美國西屋制動公司的聯合。“這使得南車集團在控制、牽引等核心技術上獲得突破,從而進一步打開局面。”因此在他看來,通過與國外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合作突破瓶頸的未雨綢繆舉措,將更有利于企業應對未來的國際機遇。
“國產化”困局
城軌裝備的國產化率是制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記者整理資料發現,1999年開始,為降低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投資,提高設備技術水平,促進軌道交通產業發展,國家先后發布了一系列有關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文件,提出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的目標、方針、政策以及組織和管理辦法。
例如,1999年和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計劃委員會《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意見》〔國辦發(1999)20號〕和《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實施方案》〔計產業(1999)428號和計產業(2001)564號〕,提出要確保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和機電設備平均國產化率不低于70%。
然而,截至目前,在城軌交通車輛與機電設備十大系統中,信號系統國產化率只有50%-60%,自動售檢票系統的國產化率為60%-70%。深圳地鐵1號線信號系統國產化率為53.91%,通信系統國產化率為54.6%,屏蔽門為54.4%,防災報警系統(FAS)為66%,車輛段設備為72.9%。廣州地鐵2號線車輛國產化率為61.83%,自動售檢票為62.5%,屏蔽門為77.2%。由于這些設備系統國產化率偏低,直接影響設備綜合國產化率只能徘徊在70%左右。#p#分頁標題#e#
“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國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投入成本”,業內人士分析稱,雖然已經實施裝備國產化計劃多年,但是由于裝備平均國產化率仍然偏低,所以城軌裝備成本始終降不下來。“所以,加快關鍵裝備國產化是降低城軌建設成本的一個重要因素”,肖遣指出,加快裝備國產化的關鍵在于核心技術的研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