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調機構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指出,韓國在AMOLED(主動式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的成功,系取決于對自己國內的技術水平垂直整合,未來臺灣在AMOLED的機會,要靠材料與制程設備的整合。然而,就在業界對于AMOLED躍躍欲試之際,也有廠商憂心,未來是否會造成一窩蜂的反效果,畢竟AMOLED是燒錢的技術。因此,即使臺灣業者具備AMOLED背板技術,要投入AMOLED仍應采審慎態度,以避免AMOLED又成為下一個DRAM產業的翻版。
事實上,臺灣在光電產業的發展,被喻為DRAM翻版的產業,也早有之。就在TFT-LCD液晶面板產業開始出現全球供給過剩、導致面板價格趨勢向下之際,臺灣的TFT-LCD液晶面板產業已經被視為DRAM第二。后來陸續被擔心的產業還包括LED、觸控面板等等。如今AMOLED才正在發展,已經又被擔心。
僅管AMOLED面板目前多被應用于中小尺寸產品,不過,部分業者認為,中小尺寸的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要求的面板解析度越來越高,未來將會從(解析度)300dpi起跳,甚至到400dpi,而現階段AMOLED在解析度350ppi仍面臨瓶頸,反倒是LCD的視網膜技術比較有潛力,如此看來,AMOLED或許在大尺寸應用方面更有機會。
不過,業界人士強調,過去三星曾經針對AMOLED說過,「沒有專利就沒有未來」。產業專利的建立,除了透過業界的共識,還要借助國家產業推動的執行力,積極防堵AMOLED技術人才的流失,才能強化專利技術布局,發揮最大綜效。
受到國際大廠推廣,AMOLED技術近來備受矚目。尤其日韓大廠將AMOLED面板導入新產品,從手機到電視,讓AMOLED應用正式從研發階段、走向商品化。此外,三星、飛利浦、松下等在2012年也紛紛發表了比LED更輕、更薄且可彎曲的新世代照明技術-??OLED燈具產品。
針對OLED技術應用逐漸擴展,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也于日前舉辦了「2012年第二季平面顯示器會員聯誼會中,與會產官學研代表包括經濟部工業局、經濟部通訊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等政府單位,還包括友達光電(2409)、奇美電子(3481)、中華映管(2475)、瀚宇彩晶(6116)、元太科技(8069)、昱鐳光電、臺灣優貝克、臺灣3M、杰圣科技、晶達光電、太瀚科技、豐禾通訊、臺灣拜耳,邀集業界代表促進交流。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