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數年狂飆突進式的發展后,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步伐明顯放慢。多家風電上市公司2011年業績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近日,國家能源局批準南方電網與粵電集團在廣東分別開展海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意味著今后海上風電的開發可能會由特許權招標轉變為常規項目審批,這無疑給正處于頹勢的風電產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多名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海上風電的大力發展有望使全行業走出低谷。但由于暫行的“審批制”尚未通過出臺政策加以確認,企業與行業協會對此新變化的表態仍較為保守與謹慎。
海上風電發展有利于全行業走出低谷
助力風電走出低谷
目前受全球經濟疲軟等諸多因素影響,陸上風電開發陷入低潮期。我國雖然2011年風電總裝機達62.36吉瓦,位居全球第一,但“棄風”現象嚴重。
而與陸上風電不同的是,海上風電則具有先天優勢,一方面海上風力資源豐富,另一方面近負荷可有效解決風電消納問題。
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預計為500萬千瓦,到2020年為3000萬千瓦。但截至2010年底,裝機量僅為14.25萬千瓦。
可見,未來海上風電增量空間將遠超陸上。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對記者表示:“一旦此次政策正式調整,海上風電將再度掀起風電開發的波瀾,有助于拉動風電行業的需求,助推產業走出低迷期。”
他指出,有望獲益的風電企業包括兩類:一類是以金風科技、華銳風電為代表的海上風機制造商;另一類是海上風電開發商,譬如率先在南海布局的南方電網與粵電集團。
對此,金風科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早在2010年,金風科技就在江蘇省大豐打造了集研發、制造、銷售和出口四個功能為一體的海上風電基地,積極參與我國的海上風電開發。金風最新研制的6兆瓦直驅永磁海上風電機組也將于年內下線。
據記者了解,華銳風電也已成功出產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并中標上海臨港海上風電一期10萬千瓦示范項目。
不過,沈宏文同時指出,目前我國發展海上風電還面臨著技術與政策的雙重難題,“首先是目前關于海上風機的技術路線還存在較大爭議,直驅永磁與雙饋式孰優孰劣尚未有明確結論。其次,如何發展海上風電,以及以什么樣的方式推動海上風電發展,也未能體現在政策文件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