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在報紙印刷行業工作了一輩子的資深印刷人,陸惟寧說起中國報紙印刷業的發展頗多感嘆。他向記者介紹,1985年以前,我國報社出版印刷全部采用數千年一貫鉛排、大部分鉛印工藝。1985年,新華社計算機激光漢字錄入、編輯和小報版面排版試驗成功;1987年,經濟日報社計算機激光漢字大報版編輯排版系統試驗成功,但直到1988年才開始部分版面試運作。
《人民日報》曾經在1987年前后花了數百萬美金從美國引進照排系統,結果水土不服。在激光照排技術還處于萌芽階段時,《深圳特區報》就早早地進行了以上的項目探討。
從借道香港印刷到擁有自己的印刷車間、從手工印報到告別“鉛字時代”,陸惟寧說,《深圳特區報》始終走在中國印刷技術發展的前列。2001年,《深圳特區報》又成為了第一家在報紙上應用灰平衡信號條實施質量數據化測定和控制的印報廠,目前這一工藝已經在眾多大型印報廠得到推廣和收到實效。
此外,印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報紙印刷的油墨預置技術和方法”在2010年也獲得了國家技術專利。也在這一年,印廠較早在報業印刷中使用世界先進的計算機直接制版技術,保證了報紙的時效和質量的提高。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