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內首臺80m大長度標準裝置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建立,并通過專家驗收。該裝置測量范圍達到80m,為測距儀、激光干涉儀等大長度儀器提供有效檢測范圍的標準,并保證其大長度量值的準確可靠,填補了測量范圍大于50m的高精度測量儀器的國內檢測空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大長度或大尺寸計量是近15年來隨著大型制造業發展的需求逐漸發展,并在國際計量界形成共識的計量研究領域。根據應用環境不同,可分為室內和室外大長度計量。目前,我國約有10萬臺手持式激光測距儀、4萬臺高精度全站儀和光電測距儀,被廣泛用于控制測量、精密工程測量、地震形變測量、水電水壩安全監測、核電站、高鐵建設中;近600臺激光跟蹤儀及數量不斷增加的組合式經緯儀坐標系統、雷達掃描測量系統等儀器,廣泛應用于國防工業、航空航天、船舶和裝備制造領域,且這類儀器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受測量范圍的限制,目前國內能夠滿足這些儀器檢測需求的大長度檢測裝置還幾乎處于空白狀態。
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計量院于2008年開展了此方面的研究。據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大長度室主任李建雙高級工程師介紹,該裝置主要由80m精密導軌系統、大長度激光測量系統、環境溫度測量系統和自動控制測量系統4部分組成,裝置不確定度可達到0.1m+2×10-7L(k=2),相當于每米的誤差優于0.0002毫米。
導軌長度和直線度等性能指標,是評價大長度標準裝置可靠性的重要指標。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包括中國在內,已有德國、美國、芬蘭等7個國家建立了大長度標準裝置。中國計量院的這套裝置,在導軌長度方面僅次于日本的100m導軌,在性能指標方面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該裝置的建立,突破了此前我國室內大長度測量范圍只有26m、34m和50m的制約,提升完善了我國大長度傳遞溯源體系,為我國測繪、水電、勘探、工程測量、地震、國防工業、航空航天、船舶和裝備制造等行業廣泛應用的大長度儀器提供了重要技術基礎支撐和量值溯源檢測共享平臺,保障了其量值準確可靠,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