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發展永遠是日新月異,如日中天的LCD顯示技術正在受到新興的OLED顯示技術的挑戰。從2004年開始,OLED顯示技術開始應用于MP3等小尺寸產品上,但基于市場、技術、產品等原因,OLED技術并沒有很好的應用在電視上。2007年,索尼研發和生產OLED電視,推出11英寸OLED電視,而在臺灣地區,友達在2010年即切入OLED照明領域,并于日本橫濱國際平面顯示器展(FPDInternational)中展出多項成果。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持續發展,不僅在顯示屏幕(面板)的進展快速,在新世代照明應用領域的腳步也自2011年開始加快。
據預測,2012今年全球OLED顯示屏生產規模將呈爆發式增長,明年生產規模將達到2.6122億個。目前各國都在加緊OLED的研發和生產,積極備戰OLED即將爆發的市場,占據有利的份額。
韓國強勢領先
早在去年韓國政府組建了一個發展OLED顯示和照明技術得聯盟,該聯盟計劃由26個機構和企業組成,他們將開發柔性顯示器及材料。該聯盟的主要目標是生產1250毫米的柔性OLED或液晶顯示器,并計劃在2018年生產40英寸的柔性電視。
三星、LG積極投產OLED面板。業界稱,三星集團的資本支出在2011年創下43兆韓元的歷史新高紀錄后,今年還將進一步擴大投資,資本支出額將逼近50兆韓元(435億美元#p#分頁標題#e#),其中大部分將投入非內存與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事業。由于OLEDTV即將在今年進入商業量產階段,該集團據傳還擬將OLED投資額由2011年的5.4兆韓元拉升至7兆韓元。據調查,三星旗下SMD占全球AMOLED面板出貨量95%以上。目前該公司已有3條產線在量產AMOLED,接下來還有一條5.5代線及8代線將導入AMOLED生產,尤其SONY將其與三星合資的S-LCD股權賣回給三星后,讓三星一下子又多出2條高世代產線。
三星電子為了趕在倫敦奧運開幕前正式開賣OLED電視,已將面板供應時程提前,估計最快會在今年4月份開始投產OLED電視面板,三星急著在奧運前上市OLEDTV,就是想將OLEDTV一炮打紅,鞏固并提升其在大尺寸OLED應用領域的龍頭地位,就像三星之前在全球首先推出LED背光的液晶電視一樣。另一韓系電視大廠LG預定也將在今年6月開始生產#p#分頁標題#e#55寸OLED電視面板。
在結束的2012年美國CES展會上,三星和LG在展館中心用規模最大的展位分別展示了最新大屏OLED技術,表明了韓國的強勢領先地位。
OLED電視市場最大的威脅來自日本和中國。三星移動顯示公司(SMD)首席執行官ChoSoo-in日前表示,這兩國的企業很可能給韓國企帶來巨大的挑戰。就目前來講,日本企業的主要競爭力在OLED材料,這是日本顯示器制造商的最大優勢。他也表示要對中國企業保持警惕,因為他看到中國正在積極加入OLED競賽,并且獲得了政府的支持。雖然三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完全自主生產OLED屏幕的國家,但三星不打算在中國投資生產OLED面板,因為擔心技術泄露問題。
日本積極研發新材料
日本最大的優勢在OLED材料上,在技術層面一直不斷研發高效率低制造成本的新材料。九州大學主管教授安達千波矢與助教合志憲一等開發出了不含稀有金屬的高效率磷光OLED元件。這種OLED元件實現了超過5%的外部量子效率,這在不含稀有金屬的高效率磷光OLED元件中為“世界最高水平”(九州大學)。由于磷光材料可實現100%的內部量子效率,作為高效率的OLED材料備受業界期待。不過,以往的磷光材料含有銥#p#分頁標題#e#(Ir)等稀有金屬,比普通發光材料昂貴。因此,業內希望開發出不含昂貴的稀有金屬的磷光材料。
日本山形大學時任靜士等教授已成功研發出一套可藉由印刷的方式來制造OLED面板驅動元件(電晶體)的新技術。藉由利用該新技術,則只要結合作為發光體的有機化合物和塑膠制面板,則OLED面板也可利用印刷技術進行量產,如此一來可將OLED面板的制造成本降至現行的1/10。
鑒于目前的市場現狀,夏普、索尼等日本彩電巨頭,已經在日本政府的牽頭下展開對OLED技術的聯合開發,試圖借此確立日本企業在OLED領域的優勢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