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有關專家臨床研究發現,650納米的紅色激光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并產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反應,因此被稱為“人體的黃金波段”。近年來,歐、美、日等國科學家已把該技術轉移到民間,作為保健、醫療、抗衰老的重要工具。20世紀80年代,這種激光療法逐步應用到治療“三高癥”和心腦血管疾病。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心血管疾病專家表示,非藥物療法是近年來興起的低強度激光照射療法,可治療“三高癥”(高粘血癥、高脂血癥、高血糖)和心腦血管等疾病,其療效已得到臨床試驗證實。北京高血壓防治學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主任王文教授表示,低強度激光照射治療在改善微循環、降血壓、調節血脂方面效果良好。而目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主要依靠藥物治療,存在著耐藥性、副作用等問題,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低強度激光療法是目前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一種重要的非藥物療法。將低強度激光作用于生物組織,不會造成生物組織的損傷,對機體無任何傷害,沒有殘留,并能良性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光化反應和生物效應,從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