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具有切削速度快、精度高、切口表面粗糙度好等優點的激光切割機逐步替代傳統切割加工機,成為模具、汽車、扳金、造船等行業不可或缺的設備。據調查,目前我國使用的大型激光切割設備主要依靠進口,其中日本的激光切割機以其較高的性價比占據著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是,進口激光設備在具備高價格、高質量特點的同時,也存在不容忽視的質量安全問題。
近日,煙臺檢驗檢疫局在對1套來自日本、價值4800萬日元的三維五軸數控激光切割機進行檢驗時,發現該設備未配備防護罩、聯鎖開關門等防護裝置,制造商也未向用戶提供有害煙霧和顆粒物的極限值,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激光輻射危險、機械危險和有害煙霧危險等。煙臺局依法監督企業對該設備按照相關標準要求進行整改,通過加裝防護裝置或在安裝激光設備的車間采取物理屏障等形式進行防護。
激光切割技術是通過聚焦的高功率激光束照射,在短時間內加熱材料至熔化、汽化,再用高速氣流將熔化物從切縫吹除來完成切割的技術。作業過程中存在激光輻射強、重金屬煙霧多等多重危害,因此采取有效防護措施來保證使用者的操作安全尤為重要。但是,由于該類激光設備價格非常昂貴,制造商或經銷商為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常常把安全防護裝置作為選配件而不是必配件,而部分購買設備的企業只注重設備的性能指標而忽視其安全性要求,致使進口激光設備在安全配置上往往偷工減料,對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形成嚴重威脅。
對此,煙臺檢驗檢疫局建議:一是加強對進口激光切割機及其他激光設備的口岸檢驗把關力度,重點關注其安全防護性能、指標及配置是否符合我國強制性標準的要求,對涉及機電防護、輻射安全、環保安全等方面不合格的,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采取處理措施,避免不合格產品進入國內市場;二是加強對相關設備安裝使用過程的安全風險監控。充分發揮檢驗檢疫部門的技術、法規優勢,提高企業對激光設備原理和激光輻射危險的認識,增強安全防護意識,指導企業在安裝、使用激光設備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安全防護水平,確保不對使用者造成健康安全傷害。三是相關進口商要認真學習掌握我國有關進口激光設備的檢驗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在簽訂貿易合同時,進一步明確對設備的安全指標和配置的要求,確保進口設備滿足我國相關規定,避免設備進口時因不符合要求造成經濟損失。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