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正佳,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激光醫學產業的創始人之一。四十年來長期專注激光生物醫學工程科研成果的應用轉換,潛心開發實用產品,并領銜擔綱國家“七五”、“八五”激光醫學產業重 點攻關項目,其成果獲得多項國家科技獎,多項成果的技術指標達到國際水平;其主編的《激光生物醫學工程基礎》成為行業內的權威指導讀物。現擔任“中國醫療 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器械產業子聯盟”暨“湖北省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器械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武漢光福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
11月2日,第七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盛大開幕。在琳瑯滿目的工業激光展示臺的展館內,一家醫用激光企業展 臺顯得獨樹一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在武漢·中國光谷激光產業大家族中,激光醫學產業是一個新生產業。它的價值亮點在哪里?帶著這個問題,記者采訪 了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博士生導師,武漢光福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正佳教授。
談起中國激光產業,談起激光醫學應用,李正佳充滿了情感,因為四十年來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和智慧心血都傾注在了這一科學領域。
與祖國激光業共成長
1965年,19歲的李正佳由湖南臨湘農村考入當時的華中工學院,被分到機械制造一系學習,所學專業為機械制造設備及工藝。大學時 期的李正佳勤奮好學、追求上進,第二年3月份就入了黨,成了大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由于學習成績優異和政治進步,1970年畢業后李正佳被留校任教。
1971年,當時主管電子工業的國家第四機械工業部要求華中工學院組建激光新專業,機械系責無旁貸地承擔了此項任務,共有11名不同年齡的老師參與了激光新專業的最初組建,其中李正佳和另外的6位為年輕的老師。
在那個非常的年代,“臭老九”的陰影籠罩在全國所有高校老師的心頭,華中工學院機械系新成立的“激光科研組”的老師們沒有放棄知識 分子的使命感,憑著對激光新事物的興趣和熱情以及對科技追求的秉性,建實驗室、搭實驗臺,整天敲敲打打,終于克服了重重困難,從無到有將實驗室像模像樣地 建起來了。時任院長兼黨委書記的朱九思先生,高興地勉勵激光科研組的老師們:你們現在與全國的激光技術研究是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只要堅持下去,五年后就 會拉開距離,十年后差距還會更大的。后來的事實印證了朱九思院長的預言。
1978年,華工激光科研組圓滿地完成了四機部下達的“激光在微電子加工中的應用”科研項目,這一年該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如今 的華中科技大學的激光研究實力更加令社會矚目:已經擁有了光電國家實驗室和激光加工(laser oem)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真正走在了全國激光技術研究隊伍的最前列。因此業界 便有了“中國激光看武漢,激光技術看華科”的贊譽。
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李正佳在華工激光技術研究歷程中也一路走來并一路成長,歷任激光研究所固體激光研究室主任,激光教研室副 主任,激光研究所黨支部書記,華中理工大學激光設備廠廠長,華中科技大學激光研究院院長,激光加工(laser oem)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并在社會兼職中擔任湖北省暨 武漢市激光學會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laser oem)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激光技術》雜志副主編,《中國激光醫學》雜志編委會常委等。1992年聘評為湖北省有突 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93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做激光醫學應用推手
激光在醫學中的應用幾乎是與激光科學的最初發現同步。中國的激光醫學在國際上起步較早。1965年開始,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單位陸續 開展了激光的生物學基礎和臨床研究。1977年,在武漢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激光醫學應用研究的學術交流會議。李正佳作為華工激光科研組的代表也參加了這次 會議。
這次會議以后,一貫崇尚“學術為實用,科技創價值”理念的李正佳開始關注激光醫學應用研究,并實質性地進行了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設備制作試驗探索。機械專業的扎實功底讓他的設備制作試驗十分順利。
1979年,李正佳主持研制的Nd:YAG激光光纖手術器一舉成功,并率先在武漢同濟醫院和武漢市三醫院投入臨床應用實驗。臨床表 明,利用Nd:YAG激光器進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光纖切除手術,時間僅需1分40秒,同時創面小、不流血,既給患者減輕了痛苦,也給醫生減輕了手術辛 勞。
醫院臨床應用的確切效果,讓李正佳的聲名不脛而走,當時北京301醫院、北京腫瘤醫院等全國各地的大型醫院的臨床專家都慕名向李正 佳請教Nd:YAG激光光纖手術器臨床應用經驗并求購設備。Nd:YAG激光光纖手術器作為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器械科研成果,1982年獲武漢市科技成果二等 獎,1983年獲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84年獲國家經委新產品金龍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此后,李正佳的激光醫學應用研究不斷有新成果問世。1996年,李正佳被國家三委一部授予“八五”科技攻關先進工作者稱號,在人民 大會堂受到江澤民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此后,李正佳又在“九五”科技攻關中負責承擔“成套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設備”研究項目,并創建了華中理工大學激光 醫療研究中心。
多年來,李正佳主持研發的激光醫療(medical laser)器械已廣泛應用于全國各地大型醫院的腫瘤科、婦科、泌尿科、皮膚科、眼科等科室。
為大眾生命健康造福
2000年,國家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的一位領導對李正佳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能將激光醫學應用成果應用于千家萬戶的老百姓,社會意 義就更大,經濟效益也會更可觀。”這句話給了李正佳先生很大的觸動。多年來,自己一直在專注激光設備如何在醫院更多臨床科室的應用,并沒有去思考家庭激光 理療產品的巨大市場需求。恰好這時候,深圳的《國際光電》雜志慕名邀請李正佳擔綱特約專家撰稿人,李正佳便有意識地系統地研究國際光電產業發展趨勢并密切 關注世界光電子醫學應用最新動態。
在李正佳的研究視點中,一個被納入“弱激光”范疇的“LED”的新光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美國宇航總局(NASA)最先將LED光源應用于對宇航員肌肉與骨骼進行恢復治療以及加速傷口的愈合等。后來,LED光源還被應用于腫瘤治療和皮膚美容等方面。#p#分頁標題#e#
LED不同波長的光源照射刺激生物組織所產生的有益性化學反應,可以讓病體組織得到改善與修復。美國、德國、以色列、日本、俄羅斯 等國家大量臨床實驗研究,給LED光源應用于生物醫學奠定了實驗基礎和理論基礎,同時隨著LED芯片技術的進一步開發和不斷提升,LED的光強度不斷變 強。而LED的集成封裝技術,又使新一代的光電子醫療器械在生產和使用成本上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同時它的安全性更穩定,使用壽命更長久,而且器械本身體 積的小型化和便攜式的技術改進,更讓光療進入家庭的設想變成了可能。
李正佳從大量的國際光電最新信息中敏銳地發現了LED醫學應用家庭市場巨大的商機,他認為開發讓更多普通老百姓用得起的光電子理療儀器條件已經成熟了。
2008年2月,李正佳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與武漢光福生物醫學工程有限公司進行科研成果產業轉化合作,并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
2009年7月,首批推出的擁有國家發明專利技術的“光福7號高功率集成式LED治療儀”驚艷業界。它以紅、藍雙光源配置、高功率 密度、寬幅面照射、治療適應癥廣、使用安全方便、壽命長、能耗低等綜合優勢領先國內同行產品,被譽為“光福7號開創了中國LED醫學應用新時代”。
今年4月19日,光福7號LED醫學應用產業化項目經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評審,推薦為國家“十二五”重點發展的醫療器械產業化項目。
5月28日,國家科技部發文,“光福7號高功率集成式LED治療儀”被列入國家火炬計劃。
7月20日,“光福7號高功率集成式LED治療儀”被國家科技部、衛生部列入首期國產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由重慶市政府支持在本地各級醫院示范推廣。
目前,光福公司結合世界激光醫學產業發展方向,專門對LED醫學應用和家庭市場作了系統的分析和預測以及全面推進的經營部署,擬定了“(100+1)萬臺”(即實現100萬臺LED家用產品和1萬臺醫用產品的銷售計劃,可形成10億元產業規模)宏偉產業規劃。
這一宏偉產業規劃,正應了李正佳先生多年的心愿:讓科技福光走進千家萬戶,讓更多的普通老百姓在家里輕松享受光療保健。事實上,李正佳先生是用自己四十年的心血炫亮的科技福光,在為廣大民眾帶來生命健康的護佑。
李正佳認為:激光、LED的工業應用為社會創造了巨大價值,而激光、LED的醫學應用同樣也會為社會創造巨大價值,同時它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它是直接為人類的生命健康造福。他說自己從事的是一項偉大的仁善工程,因而如今已年屆65歲的他樂此不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