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楊念明、通訊員羅芳、實習生黃曉琳)12月9日,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透露,經過多年努力,該所科研人員成功拍攝到高空80公里到110公里鈉層人造激光導星影像,這是國內首次獲得鈉激光導星像。
鈉激光導星,指在80公里到110公里的高空鈉原子,經由高性能激光激發而發出共振熒光,形成的一個懸在空中的“人造星星”。對“人造星星”探測或成像,可以獲得其附近空中大氣分布、折射率等多種數據,有利于開展大氣光學研究。鈉激光導星技術涉及激光器技術、弱信號檢測技術、光學成像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廣泛應用于高清晰天文成像、空間目標識別、高速自由空間激光通信等領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武漢物數所致力于激光雷達鈉層探測研究,先后發展了激光原子穩頻、信號原子濾光等技術,提升了激光雷達的鈉層回波信號探測水平。在此基礎上,武漢物數所實現了低空瑞利激光導星探測、成像等,為高空鈉層激光導星成像積累了豐富經驗。
10月中旬以來,物數所科研人員在北京延慶激光雷達站開展相關研究。他們每天從夜色降臨開始工作,一直觀測到天亮,周而復始,熬了無數個夜晚。經反復設計、調試和實驗,成功拍攝到了高空鈉層激光導星像。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