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航天探索用AI幫助衛星、探測器自主運行
據上觀新聞報道 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近日透露,上海市空間智能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正在開展智能控制算法在航天領域應用的研究,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航天工業結合,有望使人造衛星、深空探測器研制不再基于模型,而是讓機器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在飛行過程中減少對地面操控的依賴。
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所長劉付成表示,無論是大衛星、編隊衛星還是深空探測,人工智能都大有用武之地。傳統的航天控制系統研發要基于模型,進行動力學模擬。其耗費的人力物力比較大,時間周期也比較長。而且對大衛星來說,其結構越來越復雜,動力學模擬的難度很大;對深空探測來說,由于距離十分遙遠,地面操控有很長延時。因此,人工智能可實現的航天器自主運行就顯得越來越重要。衛星和探測器如果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就能在宇宙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整姿態和軌道,大幅減少地面專家操控的工作量。
據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了解,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已派遣骨干科研人員前往希伯來大學等國外高校進修,學習人工智能技術,力爭將其與經典的航天控制技術融合,實現控制系統的升級換代。航天智能控制算法問世后,上海市空間智能控制技術重點實驗室將開發相關軟件,進行地面仿真試驗;隨后通過實驗衛星開展在軌驗證工作。
韓軍將投入29億韓元開發智能情報系統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防部3日表示,明年以前將投入2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24萬元)開發智能型信息化情報監視偵察系統,運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整合分析間諜衛星、偵察機、無人機搜集的影像情報,遠期目標是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指揮控制系統,實時研判傳遞戰況。
據報道,韓軍將于2017-2020年斥資75億韓元開發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訓練、培訓及實習系統,涵蓋特種作戰演習、潛艇成員訓練、基地作戰、武器裝備維護、軍車駕駛、護理實習等領域,有望取得貼近實戰、節省開支、預防事故等效果。
韓國國防部還將投入28億韓元把先進信息通信技術融入現有系統,不斷發展使用振動探測器和熱成像傳感器的入侵檢測系統、基于物聯網的人員設備設施遠程管理系統、移動式遠程診療系統、軍隊醫療信息大數據分析系統、智能新兵管理系統等,打造智慧高效兵營環境,緩解兵源短缺。
據悉,韓國正在通過國防部和科技部之間的軍民技術合作和產學研交流促進國防信息化,依靠創新強軍制勝未來戰場。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上線“AI醫生”
雷鋒網消息 4月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在該院社交平臺上線了“智能醫生”程序。患者在該程序上輸入癥狀后,AI醫生會先對其進行初步診斷,并將其導航到相關科室接受醫生的進一步診斷。
隨后醫生通過點擊電腦上的智能診斷按鍵,能查看患者此前在手機上與AI醫生智能問診過程,了解患者大致病情。
同時,AI系統還可以發現小于10mm以下的小結節,可以輔助影像醫生找到肉眼容易忽略的小結節。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李觀明介紹,為了提高AI醫生的準確性,AI醫生深度學習該院2005年至2017年數十萬份電子醫療病歷,并建立診斷模型。同時,根據國際及國家的標準指南,匯集整理11.8多萬醫學詞條,建立疾病診斷的知識圖譜。民眾只需輸入相關病征,醫療健康大數據平臺就能在秒級內從海量數據中找出相關聯的疾病及其癥狀、檢驗檢查、醫療方案等,對患者進行診斷。
為了保證嚴謹性,該院還組織10多輪多學科專家對數據模型論證標識,將智能醫生的準確率提高到90%以上。
李觀明介紹,目前人工智能醫生已經覆蓋了200多種常見病,其中包括普通社區醫院日常診斷的90%的病種。它達到臨床主治醫師專業水平。未來在不斷地學習和論證下,智能醫生的準確率還會繼續提高,覆蓋更多國際標準病種。
俄羅斯推出人工智能HR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畫面,未來有一天找工作,面試你的居然是AI。這并不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最近俄羅斯圣彼得堡初創企業Strafory就推出了一款名叫薇拉”的人工智能HR
據雷鋒網了解,“薇拉”結合了谷歌、亞馬遜、微軟和俄羅斯搜索引擎Yandex的語音識別技術,擁有龐大詞庫。程序還訓練“薇拉”從來自電視、維基百科、招聘啟事的約130億條語法和語音例句中學習,以便能夠更自然地與人對話交流。
據Strafory公司介紹,“薇拉”可用于加快對辦事員、服務員、建筑工人等藍領職位的審查,經過篩選簡歷、向應聘者介紹職位及詢問他們是否仍在找工作,通過視頻或語音電話提出面試問題,篩選出約10%求職者,從而將招聘時間和成本減少三分之一。不過,它不能正式雇用或解聘任何人。
Strafory公司目前正在教“薇拉”識別憤怒、喜悅、失望等情緒,以便進一步提升它的工作能力。該公司目前有超過300家客戶企業,其中包括百事可樂、宜家、歐萊雅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