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3年我國機器人銷售規模高達3.65萬臺,同比增長41%,占全球銷量的20.5%,201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達5.7萬臺, 同比增長55%,約占全球銷量的四分之一,連續兩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器人市場。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購或者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 目,而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甚至超過了4000家。
面對如此“優異”的成績本應該舉國同慶才是,然而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 在談及中國的機器人企業是用到“基本沒有大企業”這句描述,顯然對開篇的成績還是略顯擔憂,并且我國九成機器人企業規模在1億元以下,更有業內人士預計未 來五年,他們中的95%將面臨洗牌。注意是95%,與開篇的哪些百分比同時出現該是多么刺眼的字眼,多么讓人心痛。那么業內人士憑什么做如此預計?中國機 器人企業的痛點在哪里?
從ABB手里搶訂單 新松機器人底氣與自信哪里來?
淘寶有一千多萬的賣家,這么龐大的銷售群體讓 全球人民都瞠目結舌,然而這個數字卻無法讓淘寶走出低質、便宜貨的魔圈。中國機器人企業也一樣,無論是現在的4000多家還是將來的4萬多家,不是數量的 多少就能證明我國機器人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科技含量,而是真正的高質量機器人企業才是這個領域的代表。這4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中,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 表示,除了沈陽自動化所等專業化研究所走出來的一些中型企業以外,基本沒有大企業,絕大部分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起來的小企業。而之所以強調這些大眾小企業并不是對小企業的一種鄙視,而是一種擔憂。這些企業在機器人的研發過程中大部分還停留在復制、山寨、低科技、缺少核心技術的初級階段,雖然貌似瞬間就做出了無數的產品,但是對于市場而言毫無競爭力可言。也就是說中國的機器人企業以及這些企業所研究的產品都存在這低質量,高數量的野蠻生長現象,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機器人企業的一大痛點。
無論是沈陽自動化所等專業機構還是廣大萬眾企業,大家所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就是零部件之痛,也就是說,即便技術跟上了,但是硬件部分卻是一個無法治愈的傷疤。這種不健全發育的現象我們可以從工業 機器人的發展現狀中略見端倪。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研究室主任呂鐵此前著文提及:“以工業機器人為例,目前我國精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 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賴進口,而這些零部件占到整體生產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減速器75%的份額被日本壟斷,國內高價購 買占到生產成本的45%,而在日本僅為 25%,我國采購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經高于國外同款機器人的整體售價,在高端機器人市場上根本無法與國外品牌競爭。”這意味著什么嗎?意味著我國所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零部件無法滿足機器人的質量需要,完全依賴于進口,勢必在成本上就進行了自殺。即便資金上我們能夠挺過去,一旦國外機器人涌入我國那么對于中 國機器人企業來說,一定是空前的浩劫。
2014 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量為5.7萬臺,而2014年我國自主品牌機器人銷量為1.6萬臺,從這組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出,拋開技術含量,無論是自主機器人的 銷量還是工業機器人總體銷量與4000多家機器人企業相比,機器人企業還是處于狼多肉少的尷尬階段。這與我國目前發展狀況不無關系。我國大部分工業化企業 的設備陳舊,無法進行機器人的匹配使用,那么即便有工業機器人的存在也是無用武之地。另外在現階段機器人的價格與人工價格上,某些領域的工業企業,可能更 傾向于雇傭廉價勞動力來滿足生產需要。這也是機器人企業不得不面對另一個尷尬局面。
之所以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曹健林 對廣大萬眾企業表示擔憂,就是因為大家都是起步型小企業,資金即便熬過了初期恐怕也到不了中期。熬過了產品研發,也熬不過產品被市場接受。低端市場產品有 些可能無法叫做機器人,頂多可以叫做電子產品,這部分產品在本來就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機器人市場來說真的很羸弱。再加上技術上的瓶頸,又無法邁向國外市 場。很明顯,如果想發市場檔位調高,技術進行改進,勢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燒錢的過程,沒有雄厚的資本后盾,想談及發展談何容易,這種拋開經濟基礎 談上層建筑的煎熬恐怕沒有幾個中小企業能夠挺得過去。
目標是賺錢,而不考慮良性 發展,目光只停留在眼前利益,看到哪款產品賺錢立刻跟風,不想著核心技術,長久發展,這就是大部分小企業的發展現狀,哪怕僥幸走過十年也無法擺脫小作坊的 氣質。這種雜草是發展,對于單個人或者家庭來說,不乏是賺錢的最佳途徑,但從企業發展和行業發展來說卻是一個致命之痛。因為一旦這種現象長期存在,那么不 但企業無法發展壯大長期存在,行業上也會處于混亂狀態,無法進行良性持久發展,同時也會拉低行業的整體水平,不但無法與國際水平線看齊,同時也會傷及市場 需求者,沒了市場產品也就沒了銷路,進而讓企業本身更加痛不可言。
綜上之痛,所打擊無非就是4000多家機器人企業中技術落后、資金匱乏的 企業,說白了,現階段的機器人還沒有發展到手機那樣全民化生產階段,還是一個奢侈品。而這也不一定是壞事,五大痛點相當于大浪淘沙,如果能夠剩下的勢必是 真金白銀。而對于整個中國機器人企業來說,所幸的是國家也做出了鼓勵與支持的發展計劃。
工信部之前出臺《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 國機器人產業的具體發展目標,即培育3至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至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 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同時《中國制造2025》也將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作為大力推動的重點領域之一。該計劃明確了我國未來十年機 器人產業的發展重點主要為兩個方向:一是開發工業機 器人本體和關鍵零部件系列化產品,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化及應用,滿足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切需求;二是突破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開發一批智能機器人,積極 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挑戰。
這一切都于是這中國機器人以及中國機器人企業井噴發展將指日可待,不過如果想在機器人行業發展,絕不 能繼續想在在這樣混日子,而是要看清行業根本,真實評價自己的實力,端正企業發展動機,以科技為核心,以資本作為后盾,循序漸進、戒驕戒躁,遵循行業發展 路線,一步一腳印的走下去。也只有這樣才會在接下來的機器人井噴發展中與世界企業相抗衡,分得一勺美味羹。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