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引導在海淀、大興等地形成機器人產業集聚,2017年機器人及成套裝備將在物流搬運、養老健康等領域廣泛應用。6日北京對外公布2014-2017年技術創新行動計劃中作出如上規劃。
北京市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確定了兩類共12個重大專項。第一類圍繞大氣污染治理、交通管理等市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攻關;第二類圍繞產業發展的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著力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高端發展,構建“高、精、尖”的產業格局。
2017年機器人在多領域廣泛應用
新公布的技術創新行動計劃中,多個重大專項涉及新興技術發展。其中,“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培育”重大專項要求,2015年,在養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領域產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務機器人及成套裝備產品,并在典型領域應用驗證,以3D打印(數字化增材制造)和機器人為核心的數字化制造產業實現產值超過120億元,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到2017年,推動3D打印產品在航空航天、船舶、醫療器械與健康服務、大眾消費和創意設計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機器人及成套裝備在汽車制造、物流搬運、養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北京數字化制造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產值超過230億元,形成“北京創造”品牌。
為推動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發展和培育市場,行動計劃提出4項重點工作:一是開展以整機為牽引的關鍵技術攻關、功能部件及成套裝備研發。二是推動整機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系統集成商。三是培育壯大機器人市場。四是引導在海淀、大興等區域形成機器人產業集聚。
提升芯片、智能終端等核心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同樣備受關注。
技術創新行動計劃中“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突破及產業發展”重大專項要求,到2015年,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大數據、自防御網絡(SDN)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到2017年,關鍵技術取得標志性成果,搶占國際標準制高點,形成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與互聯網領域技術群與產品群,催生可持續輸出原創性核心技術及創新產品的龍頭企業。
北京市經信委副主任姜貴平6日詳解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重點任務。她說,移動通信是一個基礎戰略性產業,城市的現代化、信息化、智慧生活等均離不開移動通信技術發展。
姜貴平說,將積極發揮政府職能,根據北京核心功能定位要求、資源稟賦特色等,制定規劃創新政策,發揮北京科技資源,利用龍頭企業發展,形成生態產業鏈,“創造有利于移動通信產業發展的環境,使移動通信技術和產業在京津冀梯度發展”。
針對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方向,姜貴平說,要提升移動智能終端的芯片、北斗導航等核心技術,提高芯片的整體成熟性、降耗水平;將加快推進有機發光二極管,包括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柔性顯示、激光等新型顯示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姜貴平強調,將支持新一代移動通信和相關產業終端、新產品的研制,重點支持采用國產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芯片和基礎軟件的商用手機、平板電腦、北斗導航、智能穿戴設備、家具設備終端的研發。
針對4G技術等的發展,姜貴平稱,將支持研制LTE多模式的室內外系統,由其要加快發展一些室內設備的測試,如儀表儀器的研發;加快北斗地基增強網、云計算、大數據應用、物聯網網關核心設備等的產業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