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機床工業會統計,日本機床廠商2012年的訂單額為1萬2124億日元,比2011年減少了8.6%。由于最大市場中國的經濟減速導致需求低迷,面向中國的訂單額減少了6.8%。2013年上半年,日本8家主要機床生產廠家訂單總額為2194.3億日元,同比減少17.1%。該8家機床生產廠家為森精機制作所、大隈(OKUMA)、牧野制作所、大阪機工OKK、東芝機械、津上捷太格特、豐田機工和三菱重工。
2013年一季度日本機床訂單總額為2430.3億日元,同比下降23.0%。其中,國內機床訂單額為849.5億日元,同比下降13.2%;國外訂單額為1580.7億日元,同比下降27.4%。訂單銷售額為3107.6億日元,其中數控機床3024.9億日元,分別同比下降15.2%和14.6%;手持訂單額4760.1億日元,數控機床4532.5億日元,同比下降21.1%和21.4%。進入2013年,美國替代中國成為日本機床最大的海外市場。
同時,日本各大機床廠商將加強對華銷售攻勢。森精機制作所計劃于今年秋季與資本、業務合作伙伴德國GildemeisterAG(吉特邁集團)整合銷售業務,日本山崎馬扎克公司則將啟動機床的24小時無線監視服務。中國的機床和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為全球最大,被認為超過2萬億日元。日本各機床廠商希望利用技術和維護方面的優勢,與主打價格戰的中國企業形成差異,以確保競爭力。
森精機將與吉特邁在中國設立合并銷售公司,并于10月份整合銷售業務。出資比例方面,吉特邁出資51%,森精機出資49%。包括生產部門在內,兩家公司將在中國配置1000名員工,并設立12個銷售服務點。
投入了約40億日元的森精機的天津工廠預計將于10月份啟動,以擴大機床的銷售。森精機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中國的銷售服務據點增至20處,并將工作人員增加至1500人,森精機社長森雅彥表示“爭取將森精機與吉特邁的合并銷售額由目前的300億日元提高至500億日元”。
去年由于最大市場中國的經濟減速導致需求低迷,面向中國的訂單額減少了6.8%。不過,由于日本企業在加工精度等技術實力方面領先于中國廠商,所以估計不會直接形成競爭。
機床消費額的計算方法是機床產值減去出口額加上進口額,也被稱為市場容量。德國機械制造商協會定義的全球機床產值和消費額等同,即2012年生產和消費的機床均為663億歐元,同理,世界出口和進口的機床均為372億歐元。
以本幣計算,美洲機床消費需求增長最快,增幅達到14%;歐洲僅為1%,亞洲減少1%。在全球機床消費中,亞洲需求最大,占60%,歐洲占比降至23.3%,美洲市場占比提高到16.6%。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2012年需求為239億歐元,占比達到36%,但以本幣計算消費額同比下降3%;美國以68億美元的需求榮升第二大消費市場,占比達到10.2%,以美元計算的增速為19%;日本第三,機床需求為58億歐元,占比8.8%,同比增長1%;德國降至第四,市場容量49億美元,占比7.3%,同比下降2%;第五大市場韓國的占比為5.5%,以韓元計算的消費額下降10%;以盧比計算的印度消費額增長4%,以3.1%的占比位列第六;意大利市場需求下降15%,從3年前的第五下降到第七,占比為2.5%;俄羅斯和墨西哥發展也很快:其中俄羅斯以2.4%的份額升至第八,美元計算的市場需求增長19%,在國際汽車產業投資和美國公司持續轉移趨勢的拉動下,墨西哥進入前十,以比索計算的增幅為33%,占比升至2.1%,僅次于第九的中國臺灣(占比2.2%)。
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可謂異常迅速,其中機床行業更是以不可思議之速大步躋身于世界機床制造大國之列。與此同時我國這樣一個龐大的、擁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市場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世界范圍內的所有機床企業紛紛投身而進,國產與進口品牌競爭局面激烈。
近二十年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可謂異常迅速,其中機床行業更是以不可思議之速大步躋身于世界機床制造大國之列。帶來這一派繁榮景象的背后有更為輝煌的事實:2002年中國機床消費額達56.96億美元,居世界第一。自此,中國連續10年成為世界第一機床消費大國;2009年中國制造業總產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制造大國;同在2009年,中國機床工具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和銷售收入超越日本和德國,首次躍居世界機床制造第一大國;2010年《全球制造業白皮書》公布的《全球10大制造強國》排行榜中,中國名列第三。這樣一個龐大的、擁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市場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世界范圍內的所有機床企業紛紛投身而進。
隨著大批跨國企業的進入,中國機床市場無疑演變成一個硝煙彌漫的無形戰場。在這里,眾企業為在與本土競爭者以及其他跨國公司競爭者的角逐中脫穎而出,拼技術、拼服務、拼人脈、更拼戰略。
國內裝備企業生產水平提高。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說。中國的機床生產已經由不能做的時代走到能做的時代,可要從能做時代跨入到做好的時代,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上半年,中國累計進口金屬加工機床38,426臺,同比下降22.3%;進口額為52.51億美元,同比下降17.2%;平均單價為13.67萬美元/臺,同比增長6.6%.統計顯示,6月當月中國進口金屬加工機床6362臺,環比下降3.7%;進口金額為8.49億美元,環比增長14.1%;平均單價為13.34萬美元/臺。
從以上一組數據中,我們可看出自去年受全球經濟危機影響以來,中國機床行業今年仍未完全恢復過來,正如業內人士所說,行業需求依然不振,形勢仍較低迷,但與去年相比,跌勢已逐漸趨緩。
在先進技術上,我們仍處于跟隨階段。中國的數控機床在高速、精密方面還有階段性差距。同樣規格的產品,國外機床轉速大概是國產機床的三倍,精度也高出接近一個數量級。國內數控系統在高速、高精、五軸加工和智能化功能方面,相對世界先進水平有明顯差距。因此想要實現制造業的全面騰飛,高端數控設備仍是必須攻克的難點。那么,同樣深受經濟危機影響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又是如何?從以下幾組數據中便可窺見端倪。
據美國制造技術協會統計,2013年1~5月,美國金屬加工機床訂單為20.9億美元,同比下降6.9%.其中金屬切削機床訂單為18.7億美元,同比下降7.7%;成形機床訂單為2.1億美元,同比增長0.2%。
日本方面,據日本機床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上半年,日本8家主要機床生產廠家訂單總額為2194.3億日元,同比減少17.1%.該8家機床生產廠家為森精機制作所、大隈(OKUMA)、牧野制作所、大阪機工OKK、東芝機械、津上捷太格特、豐田機工和三菱重工。
據統計,該8家機床生產廠家上半年內需訂單為742.2億日元,同比減少21.1%,外需訂單為1452.1億日元,同比減少15.0%.外需比例提高1.7個百分點,上升至66.2%.不難看出,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的機床行業形勢與中國基本雷同。#p#分頁標題#e#
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是拉動技術進步的一個積極因素,可以預期,到2020年,制造業各領域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將有大量產自國內。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