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2年11月25號,殲15戰斗機成功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實驗,這標志著我國擁有了首型在航母上具有起降能力的艦載戰斗機。引起了不少軍事迷的興趣。而最近殲15戰斗機的總設計師孫聰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我國早就開始研究二十年后的戰斗機,這一消息更是引發很多航空迷的興趣。
我國是不是正在進行新一代戰機的研究?二十年后的戰斗機有哪些特點?記者對幾位軍事專家進行了采訪:
"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隱身能力"和"超高效空戰航電設備"是世界公認的第四代戰機也是美國稱之為五代戰機具備的標準,那二十年后的戰斗機又該具有怎樣的"特異功能"?這個話題恐怕會有N個猜想,而軍事專家傅前哨的答案似乎聽起來更為"科幻",在他看來,隨著軍用飛機使用環境的日趨苛刻,新一代戰機或將是有人機和無人機的混合體,但要繞過的無人機目前"智商偏低"這道坎兒。
傅前哨:無論是有人機還是無人機,智能化水平都會到一個很高的程度。有人駕駛機需要有個高智商的機器人輔助空戰和操縱飛機。無人駕駛的戰斗機更是需要在智能化方面下功夫。目前的無人機智能化水平還是比較低的,美國是把自動化分成10級,現在就是2-3級的水平,相當一歲的孩子智力。第一級是初級,到第十級就跟人類的只能是一樣了,這個是永遠也達不到的,或者說在可預見的未來是達不到的,但是上升到6-7級是可能性大的。從1歲長到5歲,可不是科學家用5年時間就做到的,它可能要用20、30年時間才能夠做到,再往上,時間花費肯定更長,可能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我想到2030年左右,具備初步的或者較高智能化水平的無人戰斗機有可能面世!
傅前哨認為:更強的隱身能力也成為新一代戰機的重要標志。
傅前哨:過去是第四代戰斗機,它的隱身更多強調的是雷達頻譜隱身,未來戰斗機有可能強調全頻譜隱身,就是除了雷達頻段外,光學的、紅外的、紫外的,各個頻段都要求它有較好的隱身能力,即使在雷達頻段內的隱身也要進一步優化,目前四代機主要是對厘米波雷達有較好隱身能力,對非米波雷達、米波雷達,它的隱身能力就大打折扣了,未來隱身飛機在這方面將進行強化。
軍事專家葛立德說:新一代戰機還會是通用武器時代的到來,也必將發生質的變化。
葛立德:就是在現在基礎上比如空空導彈不僅可以對付空中目標,而且可以對付地面目標,這就是機載導彈武器的一個水平的顯著的提高。通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因為我們現在的機載武器都是按照特定的用途,比如空空作戰的時候空空導彈的發展,或者是對地攻擊,對艦翁即的發展空艦導彈不能兼顧,下一步會更好兼顧空空、空地綜合作戰的用途,這對導彈武器發展、機載武器發展來說也是一個巨大變化。而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機載武器變化會促進平臺的發展,尤其是武器和平臺的發展會顯著提高空中競爭平臺的作戰能力,這樣戰斗機的空中作進攻戰能力會顯著提高,既可以對付空中目標這種制空作戰的需要,另外也可以滿足對地面、海面的目標打擊的需要,而且它的通用性,機動性、靈活性、作戰使用的適應性這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
不僅如此,傅前哨說:很多大片中看到的激光武器在新一代戰機中會出任主角,從而取代目前的一些傳統裝備。
傅前哨:下一代戰斗機很可能采用的空戰武器和對地武器換裝成光束武器,就是激光武器,以及電磁脈沖武器或者微波武器,光束武器最大的好處是發現即擊毀,它不需要有提前量,當然要想把高能激光武器掛載在比較輕型機型上,這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世界上有兩種戰機劃代的模式,一種是俄羅斯提出的將噴氣式戰機分為五代,一種是美國提出分為四代,我國一直沿用美國的劃代方式,將噴氣式戰機分為四代,其中被軍迷稱為"黑絲代"或"四姑娘"的殲20就是第四代戰機。而和殲20同級別的美國的F22和俄羅斯的T50也被稱為四代機。按照這種劃代方式,全世界至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有研制四代機的能力,而未來所謂的第五代戰機究竟該具備哪些硬性標準,目前各國都還沒有給出一個有說服力的框架。傅前哨認為,由此開始,或將出現代表各國自己特征的新一代戰機。
傅前哨:未來戰斗機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目前各國還在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已經搞出了自己四代機,和美國基本上是拉平的,那么下一步怎么搞,美國在探索,我們也在探索,很可能未來的第五代戰斗機就不是一個統一的指標了,可能是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特點。四代機大家都追求隱身、超音速巡航,可能下一代機有的可能是強調高超音速飛行,有的是強調全頻譜隱身,有的會強調有人化和無人化相結合,很可能形成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