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瑞普實業有限公司謀劃著轉做新行當,“已經提交了意向書,打算轉型進入激光與光電產業。”放棄合成革這一老本行,另覓路子走光電產業,外人看來跨越有點大,董事長王美瑞則淡定地說:“溫州打造國家級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想借此契機實現再創業。”
本周,溫州高新區即將掛上“國家級”招牌,作為園區發展重要支撐的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蓄勢待發。“列隊”全國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培育對象;建成3萬平方米的激光與光電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企業已入駐;引進“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溫州分中心”、共建“激光加工技術應用中心”等技術平臺……溫州打造國內一流光電產業的藍圖正一步步繪就。
“打造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給眾多亟待轉型的企業提供了方向,也給閑置的民間資本打開了出口”,在市科技局局長徐順東看來,我市著力打造的這一產業集群對民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大,這其中,有企業自覺主動參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品運用,還有政府發揮杠桿作用撬動民間資本——我市計劃設立的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建設引導基金,即以政府出資的1億元資金“吸引”9億民間資本,支持激光與光電產業發展。
啟動建設
——鼓勵政策先行
去年上半年,我市在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過程中,科技部從打造“中國民營經濟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示范區”的高度出發,提出在溫州建設國家級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的構想。
去年6月,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和省政府列為2011年度部省會商項目;8月,我市正式向科技部提出報批“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試點建設工程;12月,被列為全國首批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培育對象,全國共有41個培育對象,溫州為浙江省唯一一個。
進軍激光產業,對于躍躍欲試的企業,政策的“陽光雨露”顯得尤為重要。自去年以來,我市便開始在政策覆蓋上積極探索。在去年集群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今年初,我市連發四則文件密集的利好消息以扶持“激光光電”。《加快中國(溫州)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建設發展實施意見》等一批頗有含金量的文件,從創新平臺、人才隊伍、創業服務與投融資體系建設等方面,全方位推進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建設——
今年起,市財政每年在科技經費中追加安排5000萬元,設立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建設專用經費,用于補助、獎勵、配套資金的落實。
科技型中小企業可購或租標準廠房,其中租用園區提供的標準廠房和辦公研發用房,前兩年免收租金,后三年按園區廠房和辦公研發用房租金標準的50%收取。企業達到一定規模的,可優先購買標準廠房。
龍頭骨干企業建立技術中心或企業研究院,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市級標準的,均可獲得資金補助。
直接投資
——民資轉行高科技
政策的導向作用立竿見影。
年初的世界溫商大會上,溫商黃加園簽下了總投資2億元的激光器等項目,“得知溫州要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我們正想從原先從事的礦產領域轉身,就把這個項目落在了家鄉。”
成立博納激光有限公司,落戶高新園區,邀請到外國專家團隊,隨后,高性能激光切割機、大功率激光器等項目就上馬了,“利用成熟技術進行設計,將于年底完成組裝調試,明年可試生產。”博納激光團隊成員趙剴燁告訴記者,實施的項目包含高端數控和高功率激光器兩項核心技術,產品可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國防、船舶和汽車制造、電氣等裝備制造業,設計完成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空白。
對于黃加園,做激光不僅完成了從四川到溫州的回歸,更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的華麗轉身。
對于科視而言,溫州光電產業打上“國字號”金字招牌則為其創造了更多機遇和更大平臺??埔晱氖碌臒o極燈產業現已成為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的重要一極,企業還受邀成為無極燈國家標準起草單位。
徐順東說,目前我市企業絕大多數囿于傳統制造,缺乏核心競爭力,激光與光電產業集群的打造能夠在企業轉型上發揮引導作用。今年6月,市集群辦向我市企業發出進軍激光與光電產業的“征集令”,51家企業提交了意向書,首期投資規模預計可達10.5億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