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道瓊斯通訊社的報道,愛立信已經同意將包括GPON及ONT等產品在內的光接入資產出售給美國光接入設備公司Calix,這項交易將使愛立信更加專注于第4代IP和移動寬帶解決方案,交易細節預計會在第四季度公布。
雙方還簽署了全球再銷售協議,愛立信將在全球180個國家出售Calix的系統與軟件產品,這項協議的有效期為三年。此項協議可以使愛立信繼續為固定和移動運營商,提供光纖或銅線接入端到端解決方案。協議還規定,Calix將為愛立信美國員工保留61個崗位,Calix作為愛立信首選的光接入應用全球合作伙伴,將為愛立信已安裝的光接入基站需要時提供維護及產品支持,還要確保愛立信已對原有的EDA 1500 GPON客戶作出的承諾得到兌現。
愛立信IP及寬帶產品負責人Jan Haeglund表示:“我們相信,與Calix的合作將為我們現有的光接入客戶帶來領先的支持及維護服務,與專注于光接入領域的領先企業合作,還能擴大我們光接入系統及軟件的產品組合。”Calix則預計當交易完成后,收購的資產可提高公司每股收益。
中金公司一名電信分析師表示,理解愛立信向Calix出售光接入資產需要考慮到兩大背景:一是設備行業五強的技術落差基本消失,愛立信技術優勢不如從前,華為2011年設備業務已經超越,2012年總規模也將超越;二是2G衰退、3G競爭白熱化,4G緩慢漸進而且競爭加劇,原來的行業領導者愛立信的系統設備業務將面臨長期的收入和毛利壓力。遇到行業大變局時,“回到基礎”、固守最優勢的業務一直是愛立信的傳統策略。
近期,愛立信發布了利潤率下滑的業績公告,將下滑原因歸結于設備需求放緩,以及公司接下歐洲低利潤的網絡升級項目,不過愛立信在快速增長的美國市場仍然地位穩固。愛立信預計第四季度運營收入還將受到負面影響,受影響的營收約為4億瑞典克朗(6030萬美元)。為了應對挑戰,愛立信的策略就是明確聚焦“移動寬帶、服務和BSS軟件”三駕馬車,在移動寬帶里只聚焦核心網部分,其余業務和產品都將逐步退出,后續會以合作集成和OEM為主。
其實,設備商五強之中的諾基亞西門子早已退出了GPON光接入網市場。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興和華為兩家中國企業的快速崛起,全球光通信市場的格局已經完全重寫。特別是在接入網層面,華為和中興已經躍居全球市場的前兩名,傳統優勢企業阿爾卡特朗訊則位居第三。與格局大變相對應的是,光接入網市場也存在著激烈的市場和價格競爭,規模效應正在凸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