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科技部公布了《2011全國科技進步統計監測報告》,報告指出,湖北省2010年五個主要一級評價指標中,高新技術產業化指數排在第6位,比上年上升2位。同時,2010年湖北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在中部六省排名中位居第1位。
湖北作為科教大省,科技創新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在光通信、新材料、空間地理信息系統、基因工程等領域,湖北集中了代表我國最高水平的專家團隊和研究基地,是我國高新技術創新的重要高地。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烽火通信”)近5年的不斷突破創新,是我省高新技術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縮影。
光纖入戶,為國內網絡提速
一根比頭發絲還細的光纖,可以同時傳輸幾萬路電話和幾千套電視節目。5年來,烽火通信的售前工程師肖駿和他的同事們跑遍全國,把光纖寬帶接入普通家庭,為網絡提速。
肖駿說:“2006年的時候,還有很多家庭在使用撥號上網,寬帶流量基本是512K。那年,我們公司就提出‘光纖到戶’概念,要為信息高速公路提速。”
2008年,光纖產業飛速發展,全國各省市大規模啟動光纖入戶,覆蓋面越來越廣,寬帶流量也從1兆、2兆、4兆、8兆逐步攀高。2009年6月,上海電信正式啟動上海“城市光網”計劃,提出利用三年時間,實現“百兆進戶、千兆進樓、T級出口”的網絡覆蓋。肖駿介紹,烽火為此研發了一套設備,可滿足300萬戶寬帶用戶使用百兆級網絡帶寬。
突破壟斷,制造世界級光棒
在光纖光纜產業鏈中,預制棒是最關鍵、最核心的環節,有極高的技術和資金門檻。肖駿說,長期以來,用于通信領域的光纖生產所需要的光纖預制棒的核心技術一直被歐美日等少數國家所壟斷。
2011年11月,由烽火通信與日本藤倉公司合資成立的藤倉烽火光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開業投產,烽火在光纖預制棒這一“軟肋”上取得突破,成為我國唯一一家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完整光棒生產工藝的企業,實現了光棒生產的國產化、低成本量產,打破國外壟斷,改變了我國光纖光纜產業長期依賴進口、大而不強的局面。
藤倉烽火光棒項目將分期建設,在起步階段已實現了年產500萬芯公里的目標,即將進入1000萬芯公里的擴產階段。后期,烽火通信還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具備向全球市場供應的能力,成為國際重要的光棒制造基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