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機床廠研制的10米數控橋式龍門五軸聯動車銑復合加工機床,可完成大型核電站核島關鍵零部件加工。
——內蒙古北方重工業集團研制的世界最大的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解決了模具設計、傳動與控制操作系統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打破了我國大直徑厚壁管長期依賴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使得日本同類產品大幅調低售價。
——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研制的超重型數控落地銑鏜床,可滿足發電、船舶、石化等領域超大型零部件制造需求。
裝備制造業被譽為“工業母機”,是制造業的基石。工業現代化所需的各類設施都離不開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
“十一五”期間,隨著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突破和自主生產能力的形成,我國開始突出“外國制造”的“重圍”,進入世界高速數控機床和高精度數控機床生產國的行列。
“5年來,‘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重點任務陸續完成。我國機床行業快速發展,產值、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國產機床數控化率由‘十五’末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科技部重大專項辦主任許倞說。
我國雖早已躋身制造大國行列,但大而不強的矛盾始終困擾著行業科學發展。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大型石化裝備、汽車制造關鍵設備及先進集約化農業裝備等長期依靠進口。
為盡快扭轉“大而不強”的局面,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需要,“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被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確定的16個重大專項之一,肩負起重點開發研制航空航天、船舶、汽車制造、發電設備等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滿足國內主要行業需求的使命。
據介紹,“十一五”期間,“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共立項課題268個,安排經費90多億元,參與研發人員超過1萬名。其中企業牽頭承擔的課題占82%,中央財政投入占88%。
“在重大專項實施過程中,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研發的主體。作為行業帶頭企業,‘北一’以為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發展提供關鍵的基礎裝備為己任,我們技術改造投入向國家需求集中。”北京第一機床廠總工程師劉宇凌對新華社記者說。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認為,近年來我國機床行業進一步加強了自主創新,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上取得了積極進展。
數控系統相當于數控機床的“大腦”。“十一五”期間,我在數控系統方面已開發出多軸多通道、總線式高檔數控裝置產品。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高精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已完成50臺套開放式全數字高檔數控裝置生產。
“近年來華中數控開始研發自主創新的數控技術。僅2010年取得的技術進步就相當于過去10年的總和。”武漢華中數控股份有限公司陳吉紅說。
“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盧秉恒院士介紹說,“十二五”末,我國將實現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工具等與主機的配套和協同發展,掌握一批主機、數控系統及關鍵功能部件的核心技術。
按專項規劃,到2020年,我國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制造所需要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約80%立足國內。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總體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部分產品國際領先。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根本出路在于自主創新。越來越多關鍵技術的突破,讓高檔數控機床國產化不再是夢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