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本土三家激光巨頭華工科技、楚天激光、團結激光,在有關部門的撮合下正式簽下戰略重組協議。孰料,半年之后,陡生變故,楚天激光黯然離場,留下華工科技與團結激光繼續“激光航母”的夢想。
兩個月前,華工科技作出決定,將持有的武漢華工團結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工團結”)51%股權,以凈資產估值作價,正式掛牌轉讓。如果不出意外,買家將是團結激光。至此,武漢激光業大重組以失敗告終。
讓我們順著時間倒流,回顧一番光谷激光三巨頭到底經歷了怎么的離合變故。
2002年,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及東湖高新區希望華工科技、楚天激光、團結激光三家企業重組,實現整體上市。當時武漢市政府正提出“做大做強產業集群”的思路。但當時國內激光產業格局不明朗,企業間的重組意愿也不強烈。兩次整合談判均無果而終。
2004年,曾名不見經傳的大族激光上市融資后,發展迅猛,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激光加工設備制造企業。2005年公司產值已達5億元。而作為當時國內最大的激光研發、生產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的武漢光谷,盡管已有50多家激光企業入駐,國內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但除了華工激光、楚天激光、團結激光等8家企業產值過億元,其他企業產值相對較小,50多家企業的產值2005年只達到17億元。而造成武漢激光設備企業做不大的原因,就是同城競爭造成利潤率低,無力擴張。
2007年1月,歷經多年的談判,華工科技、楚天激光、團結激光決議重組結盟。重組簽約儀式現場,團結激光董事長陳海兵宣稱:“這標志著中國最大激光企業的誕生。” 根據最初的重組方案,以中國第一家激光主業上市公司華工科技作為重組平臺,定向增發募資3.5億元,通過股權收購、增資和合資形式,控股楚天激光旗下奇致激光,并間接控股團結激光旗下的上海普瑞瑪。其中,奇致激光和上海普瑞瑪分別為楚天和團結的最核心資產。但時過半年,重組計劃卻陡生變故。
2007年10月31日晚間,華工科技突然發布公告,稱因部分收購主體“今年(指2007年)以來經營業績不理想,個別甚至出現下滑的趨勢”,公司決定中止定向增發重組方案。第二天,楚天激光由此退出重組。時至今日,楚天激光方面一直未對外公開當初退出重組的原因。
2007年11月16日,原本“三合一”的重組方案改成“二合一”,華工科技和團結激光攜手成立了華工團結,試圖共同打造國際一流激光切割設備制造商。
2010年9月,華工科技旗下的華工團結和華工激光已經將持有的武漢華工激光成套設備有限公司賣給了團結激光,該成套公司正是在華工科技和團結激光聯手后打造的一個整合平臺。由此揭開華工科技和團結激光貌合神離,分家行動暗流涌動的事實。
2011年6月17日,華工科技董事會上,關于所持出售51%華工團結股權的議案,獲得9位董事全票通過。其中身為華工科技董事、團結激光法人的陳海兵投票贊成。
2011年7月5日,華工科技作出決定,將持有的武漢華工團結激光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工團結”)51%股權,以凈資產估值作價,正式掛牌轉讓。如果不出意外,買家將是團結激光。至此,武漢激光業大重組以失敗告終。
不少業內人士對此表示,利益出發點不同,導致三方重組失敗,只是內因。外因在于,四年前武漢激光業的大重組,并不完全是市場因素,更多體現的是政府意志。而企業重組,原本應該是市場行為。正如武漢光谷激光行業協會專家所言:“重組是否能1+1>2,最終取決于重組的原動力是否來自市場本身。”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