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員會公布的《化學名詞》中正式規定,把惰性氣體改稱為稀有氣體。其理由在于惰性氣體的“惰性”是相對的。這里的“惰性”指的是惰性氣體都是由最外層有八個電子(氦最外層兩個電子已排滿)的穩定結構的單原子構成。因此,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惰性氣體不可能與其它物質反應生成化合物。但事實并非如此,1962年英國化學家巴特利特(Bartlett)通過實驗,得到了惰性氣體的第一個化合物六氟鉑酸氙(XePtF6)。以后人們又陸續制得了二氟化氙、四氟化氙、二氟化氪等等。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制得氬、氖、氦的化合物,人們對稀有氣體的研究還在繼續進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