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新聞發布會。九派新聞從會上獲悉,武漢市組建了首批10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形成以用為導向的“鏈式攻關”創新體系。目前首批10家實驗室“啟動即起勢”,取得階段性進展。
據介紹,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武漢市組建了首批10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在市委科技委的總體部署下,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科技研發優勢,把聚焦產業創新的“實驗室”從高校院所搬到企業一線,把武漢優勢產業核心領域和關鍵賽道的科技創新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以用為導向的“鏈式攻關”創新體系。目前,首批十家實驗室“啟動即起勢”。
九派新聞了解到,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工研院”)是首批10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之一。該實驗室以光電產業為核心,聚焦光電產業的實際需求,針對光通信、激光加工、顯示技術等領域的技術瓶頸,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聯合攻關。
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是武漢首批10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之一。圖/光谷融媒
在激光加工領域,光電工研院突破了高功率激光器的關鍵技術,成功應用于精密制造和醫療設備,提升了國產激光設備的市場競爭力。在光通信領域,光電工研院聯合光纖材料、光模塊、光器件等企業,共同研發新一代高速光通信技術,成功實現了國產化替代,降低了對外依賴。在顯示技術領域,光電工研院研發的Micro-LED技術已成功應用于高端顯示產品,推動了武漢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的發展。截至目前,光電工研院已培育出超200余家、總估值超百億規模的“光芯屏智”企業集群。光電工研院已獲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國家級眾創空間等多項國家級認定,并在多地實現創新模式的異地復制。
武漢市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首批十家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單位共89家,包括重點企業65家,高校院所、醫療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24家,聚集2300余名科技研發人員開展有組織的攻關。這批實驗室高度聚焦產業發展關鍵問題,共組織實施底層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項目85項。爭取國家和省科技研發項目240項,獲財政研發資金和社會投資近58億元。汽車智能駕艙實驗室實現跨域軟件平臺量產交付、自研高階自動駕駛芯片成功點亮。高檔數控系統實驗室研發成功全球首款搭載AI芯片的智能數控系統。
該負責人表示,2025年將瞄準武漢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支持首批實驗室繼續優化升級、發展壯大,同時積極對接國家戰略科技資源,謀劃新的一批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引領武漢新質生產力發展“成勢見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