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港股“激光雷達第一股”速騰聚創(02498.HK)登陸港交所,也成為了港交所2024年第一支新股。
作為深圳知名激光雷達獨角獸,速騰聚創并沒有迎來開門紅,且股價走勢詭異。速騰聚創共發行了2291萬新股,發行價為每股43港元,全天成交4009.6萬港幣,大部分時段呈現破發狀態,盤中最大跌幅3.488%,僅收盤前最后一小時急拉上攻,平盤報收,市值19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6億元。
自此,速騰聚創也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達企業。據速騰聚創披露,2023年前10個月,速鴦聚創激光雷達總體銷量和應用于高階輔助駕駛 (ADAS)的產品銷量分別約為13.60萬臺和12.17萬臺。截至2023年10月底,速騰聚創已取得21家整車廠及Tier1客戶(一級供應商)的61款車型的前裝量產定點預期訂單。
9年獲14輪投資,4年巨虧50億
速騰聚創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激光雷達及感知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激光雷達被稱作自動駕駛的“眼睛”,是實現汽車自動駕駛的核心裝備。
創始人邱純鑫來自廣東潮州,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2014年8月,剛博士畢業1個月左右的邱純鑫,就聯合自己的博士導師朱曉蕊和同窗劉樂天一起創業,前者擔任首席科學家,后者擔任公司CTO。約1年后,邱純鑫的弟弟邱純潮也入職成為執行總裁。
招股書顯示,速騰聚創在上市后的股東架構中,擔任公司創始人兼CEO的邱純鑫持股10.99%,朱曉蕊持股6.59%%,劉樂天則持股4.03%。執行董事合計持股約21.61%。此外,菜鳥、阿里巴巴并列成為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10.46%,華興資本持股5.05%。按照176億元市值計算,邱純鑫身家超19億元。
在創業階段,速騰聚創就是一家頗受創投機構和產投資本青睞的明星企業。成立9年以來,速騰聚創獲得14輪融資,集結了一支陣容強大的投資人隊伍——菜鳥、東方富海、華興新經濟基金、小米、吉利、北汽集團、普禾資本、昆仲資本、復星銳正資本、海通開元、粵民投、尚頎資本、TCL、比亞迪、德賽西威、宇通客車、云鋒基金、廣汽集團……
其中,東方富海在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和2020年11月,五年內對速騰聚創進行了三次投資,成為了速騰聚創最主要的機構投資人之一。據IT桔子數據,速騰聚創曾于2015年獲得東方富海領投數百萬人幣天使輪后。其中,昆仲資本自2016年領投速騰聚創Pre-A輪融資起,持續多輪加碼,是投資速騰聚創輪次最多的機構。IPO前,昆仲資本持有速騰聚創4.56%的股份,為最主要的財務投資機構之一。
此外,IPO過程中,速騰聚創還引入了國資作為基石投資者。據悉,由深圳市南山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100%持股的深圳市南山戰略新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在本次IPO發行中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發行,認購規模為1億美元。
從招股書的數據看,速騰聚創的燒錢速度也頗為驚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速騰聚創累計虧損50.37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累計虧損46.92億元。此外,2020年至2022年,速騰聚創凈虧損額也逐年擴大,分別為2.2億元、16.54億元和20.86億元。據2023年中報,速騰聚創仍然未能盈利,虧損7.71億元。這意味著在未計算2023年下半年業績的情況下,速騰聚創近4年虧損已近50億元。
速騰科技招股書透露,虧損主要由于半導體芯片供應短缺,從而導致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購成本增加。與此同時,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售價大幅降低,此類產品在2021年平均售價約10000元,但在2022年下降至約4300元,降幅達57%。
從營收數據看,速騰聚創雖然增速較快,但規模仍然不大。該公司的收入由2020年-2022年,其年收入分別為1.709億元、3.311億元、5.303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3.29億元。可以類比的是,已于美股上市的中國“激光雷達第一股”禾賽科技(HSAI)2023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3.2億元,遠高于速騰聚創。
這也意味著速騰聚創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極度依賴融資的“輸血”,也推高了企業的債務水平。截至2022年12月31日,速騰聚創流動負債超出其流動資產達51.1億元,意味著其短期償債能力較差,面臨一定的流動性風險。此外,其資產負債率更是居高不下,據wind數據顯示,2020-2022年,速騰聚創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65.68%、251.30%、246.97%。
市場遇冷,技術路線或遭拋棄?
近年來,多家自動駕駛企業紛紛申請上市。
2023年2月,禾賽科技赴美上市后,知行汽車科技(01274.HK)緊隨其后,在同年12月登陸港股。目前,A股及港股正在排隊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有5家企業,包括海創光電、黑芝麻智能、縱目科技、海創光電、司南衛星導航。
近三年來,國內自動駕駛領域投融資資本市場規模也在逐漸收縮。
據IT桔子統計,2023年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相關融資事件為67起,較2022年減少59起,較2021年減少94起。2023年投融資規模為231.99億元,較2021年縮減近85%。可見,資本市場趨冷。
目前,激光雷達公司主要集中在美國上市,幾家企業均未能獲得資本高估值。例如,禾賽科技股價曾一度升至每股30美元,但截至1月5日,其股價已跌至8.09美元,市值為10.2億美元。
據Wind分析,激光雷達廠商當下面臨著幾重困境,研發成本巨大,而目前產品單價在逐年下降,資本的介入降也低了行業門檻。更關鍵更致命的問題是,在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的選擇方面,以激光雷達為核心的多感知器融合方案可能會被拋棄。
以特斯拉(TSLA.NASDAQ)為例,2023年3月四款特斯拉中國產Model Y車型的信息備案已變更為“無雷達”方案,與海外Model Y的“純視覺”方案相同。2023年10月,百度與吉利聯合成立的極越發布了國內首個“純視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方案,在上海城區道路實現領航輔助駕駛。
中信證券曾指出,純視覺方案的最大優點在于成本低,特斯拉八個攝像頭的硬件成本僅為200美元左右,而一套激光雷達的成本在3000-10000美元不等。此外,純視覺方案的可擴展性讓整個系統移植到其他車型乃至人形機器人的過程更加順暢,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快自動駕駛軟件領域中的商業化變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