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厲害,很震撼?!?0月30日下午,西安報業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楊志宏體驗激光打標后感慨,光谷激光技術的突破不僅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體現,也證明武漢對科技創新的重視。
當日,繼武漢新城展廳后,第30屆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總編輯聯席會“總編輯看光谷”采訪調研活動走進華工科技智能制造產業園,了解光谷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背后的創新密碼。
“總編輯看光谷”采訪調研活動走進華工科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一件寬5米、高4米、厚度只有2毫米的巨型黃鶴樓金屬畫,用激光切割的方式,需要多長時間制作完成?
華工科技的答案是10分鐘。
一臺新能源汽車白車身,多長時間可以焊接完成?
華工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加工裝備及激光自動化焊接生產線,最快僅需43秒。
激光被廣泛應用后,被譽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
作為“中國激光第一股”、中國高校成果產業化的先行者、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從華中科技大學走出的華工科技抓住了這束神奇的光。
華工科技工程師在做激光焊接工藝實驗。企業供圖
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首臺高性能光纖激光器……聚焦主業,每年將不少于銷售收入的5%投入研發,華工科技創造了60余項國內行業“第一”,牽頭制定中國激光行業首個國際標準,為中國激光贏得全球行業話語權。
“總編輯看光谷”采訪調研活動走進華工科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大開眼界。”了解到華工科技將激光焊接技術應用在汽車行業,打破國外企業40多年的技術封鎖,如今占有國內九成市場,濟南日報區縣新聞部主任曹雷感慨,“這說明這個企業的技術得到了市場的充分認可?!?/p>
“總編輯看光谷”采訪調研活動走進華工科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激光技術既可以應用于高精尖領域,也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沈陽日報副總編輯、沈陽發布運維中心主任伏桂明驚訝地發現,激光雕刻的黃鶴樓金屬畫上,黃鶴的眼睛栩栩如生,“看似遙遠的技術,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更大應用”。
華工科技光芯片封裝產線。企業供圖
據華工科技總裁助理李慧介紹,近年來,華工科技積極探索智能制造領域,助力機械制造、鐵路機車、汽車工業、消費電子、鋼鐵冶金、通信網絡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轉型升級的同時,還聚焦新能源汽車及其產業鏈主航道,持續不斷地戰略投入,主打產品成為國內主要汽車品牌及其產業鏈企業的首選,占據國內市場第一份額,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及其產業鏈培養“第二成長曲線”。
“總編輯看光谷”采訪調研活動走進華工科技。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做下一代更有技術含量的產品,做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崩罨郾硎?,發展硬科技是企業與時代的雙向奔赴,未來,華工科技將繼續堅持“創新至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
華工科技工程師在激光加工裝備前做工藝測試。企業供圖
10月29日至11月1日,第30屆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總編輯聯席會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會議由全國副省級城市黨報總編輯聯席會秘書處主辦、長江日報社承辦。其間,來自全國各副省級城市黨報的總編輯走進光谷,開展“總編輯看武漢”調研考察活動,探尋中國光谷如何向科技創新要“新質生產力”,如何以武漢新城建設為引領,加速邁向“世界光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