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5月底的2023中國(蘇州)世界光子產業發展大會,到6月底的2023德國慕尼黑光博會,長光華芯攜全系列產品亮相,完整展示了從上游芯片到下游直接半導體激光器的全產業鏈布局,中國半導體激光器企業的“芯”實力為業界所關注。而在蘇州旭創,近期推出了業界最高輸出功率400GZR/OpenZR+QSFP-DD相干模塊,該模塊的輸出光功率可以達到+5dBm,模塊功耗業界最低……今年以來,蘇州的光子產業龍頭企業不斷上演高光時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應用廣泛的戰略高技術產業,也是我國有條件率先實現突破的高技術產業。當前,在我國,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踔厲奮發、奮起直追,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近年來,蘇州前瞻布局,光子產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初步形成了從光子產生、傳輸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正全力打造國內首屈一指的“高光之城”。
2022年,蘇州光子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其中核心產業實現產值超600億元。光芯片領域,長光華芯擁有砷化鎵6寸線,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市占率位居國內第一。光制造領域,英谷激光、創鑫激光具備行業領先水平,創鑫激光連續兩年國內市場份額位列前三。光通信領域,蘇州旭創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模塊生產商,生產的400G光模塊全球技術領先。
蘇州“追光”之路上,不僅“龍頭”沖在前、以“龍頭”為“鏈主”,蘇州光子企業還組團“追光”。近日發布的蘇州市首批12家生態融合型創新聯合體中,蘇州長光華芯光電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又分別牽頭組建了蘇州市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創新聯合體和蘇州市光通信創新聯合體,聯合上下游企業和相關載體平臺,致力突破光子產業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抱團創新積聚起更為強大的創新動能。在旭創光電產業園,蘇州旭創牽頭組建的蘇州市光通信創新聯合體,成員包括上下游企業和姑蘇實驗室等8家單位。聯合體相關負責人介紹,各成員通過強強聯合,將實現從高端光電芯片、高速率光模塊到下游測試驗證設備企業間的協同創新,達成以強補強的產業鏈合作。此舉將為突破重點領域共性關鍵技術,扭轉國內高端光電子芯片相對落后局面提供現實路徑。
成員單位蘇州領慧立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攻關電芯片,該公司供應鏈總監李亞介紹,他們與旭創從需求出發,進行了技術上的交流和產品的定義,通過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電芯片開發。“傳統的供需雙方可能只是一個買賣關系,技術的深層次交流不會像在創新聯合體中一樣頻繁和緊密,由此帶來的產品轉化成果也更快。”李亞說。
而在另一家成員單位蘇州長瑞光電有限公司,負責旭創的另一個核心器件光芯片的開發。按照旭創的高要求,長瑞光電也把自己的產品做到了國際領先。1×4陣列的50G光芯片,用于光收發模塊200G、400G的激光發射器,長瑞光電是唯一可以做到量產的光芯片公司。“我們這個項目是從配合旭創產業鏈需求開啟的,有了明確的客戶和市場的需求,也就給了我們創新的動力。”長瑞光電業務部負責人施海玥說。
蘇州旭創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園事業部負責人李華英,很形象地闡釋了聯合體抱團發展地良好態勢:“一家家企業就像是光通信市場大海里的一艘艘小船,進入創新聯合體后,就形成了一艘大船,大家在同一平臺上,方向一致、資源共享,前進的就更快,競爭力也會更有優勢。”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光通信創新聯合體里,龍頭企業當“出題人”,上下游企業瞄準一個個目標攻克自己的任務。在幫助龍頭企業解難題的同時,自己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姑蘇實驗室等平臺則提供公共服務,產業基金支持每個環節的穩步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個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小生態”,匯聚起聯合技術攻關的“大能量”,進而推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記者陸曉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