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3世界激光產業大會在濟南開幕。此次大會將有力推動激光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鏈優化升級,助推激光產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濟南的激光切割機和雕刻機產品出口份額全國占比60%以上,常年保持全國第一,在國內外已經形成帶有‘濟南’標簽的產地品牌效應。”中國貿促會黨組成員、副會長于健龍表示,以濟南為龍頭的山東激光產業正在快速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邁進。
濟南激光產業根植于深厚的機床工業基礎,依托進出口貿易逐漸發展壯大,如今已成為產業鏈條完整、規模優勢突出的重要集聚區,產業規模達到150億元,以激光切割為主的激光裝備出口規模達到40億元、居全國第一,中小功率泵源國內占比超過80%。
隨著濟南激光產業的發展,中國激光產業版圖正在呈現出南有深圳、中有武漢、北有濟南的“三足鼎立”之勢。濟南正加快崛起成為“中國激光第三極”。
產業發展離不開載體建設。在大會開幕式上,作為激光產業發展的核心承載區,齊魯光谷揭牌,華夏星光、特斯林(山東)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萬順興等激光企業簽約落地。
齊魯光谷位于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面積約7300畝,布局“一軸兩翼”產業空間,聚集邦德激光、金威刻等激光龍頭企業,并串聯起董家鐵路貨運場站、小清河港、濟南遙墻國際機場等交通資源,依托山東大學、齊魯中科光物院、省科學院等科創資源,強勢引領激光產業發展。
濟南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梅介紹,齊魯光谷力爭用3-5年時間,形成涵蓋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高端激光器、下游激光裝備制造的全鏈條產業集群,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
“從核心關鍵材料和器件入手,一直到整機的裝備制造,濟南激光產業全鏈條的布局,對提高激光產業整體競爭力來說至關重要。”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畢勇表示。據悉,目前濟南激光產業集群覆蓋激光外延材料、元器件、激光器、激光加工裝備制造、激光通信、激光探測與監測、輔助類晶體材料等各個領域,全市擁有激光企業320余家,邦德激光、金威刻、森峰激光營收規模均居國內前十位。
為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濟南綜合保稅區瞄準激光器全球維修業務,成立激光產業全球保稅維修中心,打造“出口在全球,維修在濟南”的業務模式,為激光企業解決海外售后問題。
濟南綜合保稅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丁勇介紹,保稅維修是指以保稅方式將存在部件損壞、功能失效、質量缺陷等問題的貨物從境外運入綜保區內進行檢測、維修后復運出境。相比在海外設立維修點或者不依托綜保區開展維修業務,保稅維修在企業成本、通關時效便利性、產品技術保密性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保稅維修可以開展70大類產品的全球維修和售后維修業務,待維修貨物從境外運到綜保區,不用繳納進口稅費和保證金,減少了資金占用,成本約為原來的1/3。
據悉,濟南綜保區管委會出臺全省首個全球保稅維修業務監管方案,打造保稅維修新生態,為激光產業集聚發展助力。
畢勇認為,激光技術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基于激光光源的光子計算、激光顯示技術、醫療大健康等領域,大有可為且孕育著巨大的商業機會,濟南全產業鏈布局將很好地支撐濟南激光產業的應用拓展。
而此次大會恰是搭建一個資源對接、產業合作的平臺,一系列合作在會上達成。“會議為中日兩國的企業開展技術、人才、項目等深層次合作,提供很好的機遇,搭建了有力的平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執行總監米山春子表示。于健龍也指出,“本次世界激光產業大會的舉辦,積極對接世界激光先進制造技術,搭建創新資源展洽供需對接的平臺,助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激光先進制造業集群,對加強激光上下游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先進激光技術和智能裝備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段婷婷 報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