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市創新活躍的人才高地,“1+4+N”創新平臺體系聚集著大量青年人才,威海激光與光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衛華就是其中一位。2021年4月,威海激光研究院成立,短短兩年間,李衛華帶領科研創新團隊腳踏實地、攻堅克難,用“一束束光”加速威海智能制造不斷邁上新臺階。
在浦林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的模具生產車間里,2臺激光清洗設備正以微米級的精度,清洗一款高端“天鵝絨”輪胎模具。這套模具價格昂貴,主要用來制造新研發的“華韌”高端輪胎,輪胎側面雕刻有天鵝絨祥云的紋飾。
浦林成山(山東)輪胎有限公司半鋼技術處處長邱海強告訴記者,這款模具的模具間隙直接做到了原來的三分之一,太過細膩了,非常薄非常脆弱,比如說如果進行砂洗,砂洗就會直接打磨掉一點,在輪胎上表現得就會非常直觀
告別傳統的噴砂和干冰清洗,“無損清絨”成為浦林成山批量生產天鵝絨輪胎之前必須要攻克的難題。正當企業一籌莫展時,在市產研院協助下,李衛華帶領的研發團隊向企業伸出了“橄欖枝”,他們決定用激光技術“量身定制”一套高端“天鵝絨”輪胎模具清洗設備。
威海激光與光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衛華說,浦林成山的模具非常“嬌氣”,也非常昂貴,做測試的時候,就必須用一小塊一小塊的樣品來摸索實驗,摸索完了以后再到現場去,用小功率一點一點調試。
相比實驗室的安靜與潔凈,如何讓激光器適用于企業車間的現場環境,成了李衛華和團隊最大的挑戰。
李衛華說,激光器是一個很“嬌氣”的光學儀器,里面的激光能量非常高,非常害怕粉塵、溫濕度的變化,害怕震動以及電壓的浮動,他們就通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改進整個車間現場的設計。
通過反復測試,不斷調試,李衛華帶領團隊多次深入企業,最終用20天時間,為企業打造了一套綠色環保的激光清洗機,順利保證了企業5000多萬元產值的正常生產,同時節約了耗材,大大減少了車間的噪聲和粉塵污染。目前,這套激光清洗設備已進入三角集團、君樂等輪胎生產企業,推動威海制造業奔向綠色發展。
作為一名“追光者”,李衛華不斷以激光為利器,助力威海智造。期間,與威高集團建立院士專家聯合協同實驗室,正在研發的一款微創手術器械——高清硬管內窺鏡,主要用于泌尿、腹腔等手術。由于設備采用了最先進的光路設計和工藝設計,方便醫生手術時獲得更高的視野清晰度和色彩還原度,目前,該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李衛華說,很多鏡子是中間清晰、邊緣模糊,或者是邊緣清晰的時候中間模糊,但現在能做到整個鏡面的是高清,并且視場角可以做到90度到120度,能夠滿足整個手術視野的一個清晰的過程,完全能看到一些病灶的部位,免得發生遺漏。
一束光,點亮一個產業。眼下,威海激光與光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圍繞工業、醫療、海洋、微納加工四個方向,已孵化4家產業公司,擁有1名院士和36名高科技人才,儲備近20個全國資深教授團隊領銜的孵化項目。
李衛華說,威海激光與光電子信息技術研究院作為N平臺里面之一,希望就激光與光電這個特色領域,能服務好當地,輻射好山東和華北,慢慢地逐步地走向全中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