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新春伊始,天津鐳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裝備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開足馬力,忙著組裝調試多臺金屬3D打印機。
與人們印象中打印精密、小巧零部件的3D打印機不同,這些為航空航天等領域生產大尺寸零部件的高端裝備,最高可達6米,工人們需要爬上梯子組裝調試。
金屬3D打印設備是高端制造的利器,它如同傳統制造業中的機床,是高端工業的“母機”。2018年正式落戶西青區中北鎮的天津鐳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專門生產金屬3D打印高端裝備的企業。
“生產金屬3D打印設備是總公司開辟的一條‘新賽道’。2018年5月,20多人的技術團隊從北京來到天津,那時產品研發還處于起步階段。落地天津后,我們對產品進行了多次迭代升級。2020年,已實現多款設備量產,全年生產近80臺(套)。”天津鐳明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凱說。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是鐳明發展的命脈。5年間,公司研發團隊不斷壯大,目前已擁有70余人,占公司員工總數近一半。公司擁有核心技術專利70余項,每年啟動研發改進項目10余個。2022年,公司產值接近1.4億元,投入研發資金超1200萬元,而今年的研發投入還將提高10%左右。
程錦澤是最初團隊的一員,也是公司5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見證者。“每一年研發任務都很重,既要對原有設備改進升級,又要逐步探索和推出新設備。”談起一次次科技攻關,程錦澤歷歷在目。
3D打印技術可以制造復雜、難加工的零件,不僅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還可以有效實現零件減重。因此,3D打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已達到規模化、工程化應用。
“隨著客戶對大尺寸、結構復雜的零件需求日益迫切,我們在大尺寸、多激光、高縱深設備上不斷探索。”程錦澤表示,把一套精密儀器從小做到大,并不是單純在尺寸上加長加大。在保證精密度、穩定性的同時,還要在模式和結構上做很多創新調整,不斷提升打印效率。
目前,公司已擁有2條完備的金屬3D打印裝備生產線,年產設備80余臺(套),擁有全系列金屬3D打印裝備快速定制研發能力,已建設成為華北區域最大的金屬3D打印研發、制造、銷售基地。
公司自主研發的米級以上大幅面激光選區熔化設備、大型金屬送粉3D打印設備等產品,已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多項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其成果用于航天返回艙、無人機框梁、火星探測器、空間站等航空航天領域。
“我們入選了西青區第三批‘113’英才計劃創新創業領軍團隊。同時,與天津本地龍頭企業在核心零部件領域開始了產學研合作,聯合推動技術攻關,打造國產核心零部件,推動天津在全國增材制造產業鏈上的優勢地位。”關凱說。
談到未來,關凱表示,希望政府從頂層設計入手,進一步推動天津本地高校、科研院所、裝備制造企業等多方合作,建設3D打印產業聚集園區,補全產業鏈,形成集聚合力,聯手對行業共性難點問題進行攻關,從而形成開發—測試—迭代優化的閉環系統,打造天津3D打印增材制造自主創新研發先進技術的新高地。
專家點評
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董微微
鐳明激光的成功體現了天津市支持民營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紅利不斷釋放。天津市大力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創新生態,為鐳明激光的市場拓展、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緊抓新興網絡技術與新材料融合發展契機,鐳明激光開辟了金屬3D打印設備“新賽道”。依托強大的創新團隊和持續的研發投入,鐳明激光在多項技術領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天津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民營企業創新發展,陸續出臺“天津八條”“民營經濟19條”“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26條”等政策措施,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全力為民營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今年,天津著力實施“十項行動”,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方向。民營企業應把握發展機遇,立足天津實踐,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加大研發投入和技術攻關,找準科技研發和產業需求的結合點,在自主創新之路上不斷突破,成為推動天津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