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作為四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福州市光電產業在新型顯示產業鏈和光電信息產業鏈帶動下,加快搶占產業發展新高地。“雙鏈共舞”,福州光電有何創新成果、亮眼表現?
龍頭引領 產業“加速跑”
全球首款110英寸8K超高清顯示屏、86英寸電容式觸控顯示屏、曲面超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屏、中小尺寸電子紙顯示屏……在福州京東方公司展廳,業界最前沿產品琳瑯滿目。
延鏈補鏈,鏈上聚能。偏光片是顯示面板的重要原材料,2022年9月,恒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全球最大寬幅2.6米的偏光片生產線順利投產。當前,第二條生產線也進入機器安裝、調適階段,預計今年7月試生產。該公司作為京東方等企業的上游,補上了福州新型顯示產業鏈條的一塊重要拼圖,完善了產業供應鏈。“未來福州京東方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客戶。”福州恒美光電項目中心總監張國安說。
舞龍頭,筑鏈條。近年來,福州京東方生產的面板向冠捷等客戶供貨,形成良好互動,吸引了旭福光電等一批具有引領性、牽動性的重大配套項目迅速落地,帶動了大批上下游配套企業快速集聚,液晶顯示產業鏈條進一步延伸拓展。
追“光”,福州一直在路上。眼下,位于福州軟件園晉安分園的福建三耀科技公司一期廠房正在加快裝修,設備即將進場安裝。三耀公司生產的有源器件是光傳輸的“心臟”,未來有望和本地企業在原料互供、技術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增強協同創新能力,提升產品投放速度,為福州光電產業注入新鮮血液。
近年來,福州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強化集聚發展,依托京東方、帝視科技等發展新型顯示產品;依托海創光電、富蘭光學等發展智能駕駛光電產品;依托福光股份、福特科光電等發展安防監控和機器視覺產品……如今,不斷壯大的光電產業和越來越完善的配套,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光電企業聞“鏈”而來,助力福州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
福晶科技生產線。記者 池遠 攝
創新驅動 攻克“卡脖子”
作為首批四家福建省創新實驗室之一,閩都創新實驗室聚焦國家、福建和福州光電信息科技與產業發展重大戰略需求。科研團隊領頭人洪茂椿院士研發出利用“熒光陶瓷LED”變革性替代傳統LED光源的封裝模式,解決大功率密集化導致散熱困難、封裝失效等問題,推出全球首款千瓦級KCOB光源模組,從材料、封裝到光源全鏈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可廣泛應用于港口、機場、大型體育場館等。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福州加快推進閩都創新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與光電企業的對接交流,加快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越來越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光電產業多項產品在細分市場領域居全國乃至全球領先水平——
福晶公司經過多年的技術突破,可提供重量達2千克以上的LBO晶體,為激光技術向更廣領域拓展打下基礎。LBO晶體器件獲得工信部“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
海創光電的1.5μm激光雷達光源模組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這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功耗最佳的第一款大規模前裝量產的車規級產品,廣泛應用于無人駕駛、高級輔助駕駛、車路協同、機器人、測繪、高精度地圖、智慧交通等;
福光股份是國內重要的特種光學鏡頭、光電系統提供商之一,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天問一號”等國家重大航天任務及高端裝備……
攻克“卡脖子”技術問題,是一場“雙向奔赴”。2022年,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特科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入選2022年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引領帶動產業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提高。接下來,福州將加快建設閩都創新實驗室、海峽創新實驗室,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實施“揭榜掛帥”,重點圍繞光電產業“卡脖子”技術和企業依靠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關鍵核心技術,組織開展科研攻關,推動產業技術突破。
抱團發展 拓展新空間
2021年,福州光電產業集群被列入福建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不少行業從業者注入發展信心。實際上,福州光電產業,特別是光電信息產業鏈,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
“福州的光電信息產業有很悠久的歷史,有很輝煌的業績,也有很高的關注度。”福州光電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家驥介紹,福州的光電子晶體材料、激光器、精密光學元器件、光通訊器件等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都很有名氣,福州更是被行業譽為“光電元器件之都”。
1958年福建師范大學光學儀器廠成立,可以看作是福州光電產業的緣起。此后,福建省光學技術研究所、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福晶科技、福光股份、華科光電等一批科研機構和創新企業成立,福州光電產業快速成長,并形成福州光電品牌。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有200多家企業聚集在福州光電信息這條產業鏈上,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60家,高新技術企業占比80%,產值達百億元。
在行業深耕多年,劉家驥見證了福州光電的輝煌。“以前,我們去德國慕尼黑、美國西部參加光電展,發現中國大陸展商中有1/4以上是來自福州的光電企業,這確實讓我們感到自豪。”
“但由于之前大家‘各自為戰’,缺乏必要的引導和交流,企業發展經歷了不少挫折。”劉家驥坦言,伴隨著福州光電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中小企業受關注度低,加工企業成本高、缺乏行業人才與技術支持、設備改進和換代滯后等制約因素的出現,導致越來越多的福州光電人前往江蘇、江西、上海等地發展。
面對這一問題,行業自身也在謀求解決之道。2019年9月,在福州晨征光電有限公司、福州威泰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光電企業的發起下,福州市光電行業協會成立,為行業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在協會的推動下,第一、二屆福州光電產業論壇接連舉辦,吸引了包括中科院院士、知名大學教授、行業大咖、國內光電領頭企業負責人等各類專業人士齊聚福州,取得良好成效。
針對光電信息產業鏈存在的人才缺口問題,2020年,在福州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福州機電職業技術學校開設了第一個中職校“光電班”,由福州光電行業協會參與其課程設立、行業及光電專業知識介紹、安排實訓參觀等。這無疑是一個有益的探索,但因光電專業師資力量缺乏,人才培養規模過小,光電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依然存在。
“抱團發展才有未來。”劉家驥認為,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產業的不斷做大,合作共贏、集群建設、抱團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希望行業能夠加大共享研發平臺、實驗室開放力度,積極組織抱團參展,開拓國內外市場。(記者 顏瀾萍 馮雪珠)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