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炬光科技公布了投資者調研記錄,記錄顯示,公司董事長劉興勝、市場總監張雪峰、證券事務代表趙方負責接待機構投資者并解答相關問題。
炬光科技在調研中表示,自2022年開始,公司業務拆分與公司戰略布局保持一致,分為五個類型:上游“產生光子”的半導體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調控光子”的激光光學元器件,和中游光子應用解決方案的汽車應用、泛半導體制程及醫療健康三大應用。其中變化部分主要是將過去光學系統業務及半導體激光業務中的激光系統業務合并按照泛半導體制程應用口徑進行統計。
公司前三個季度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9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0%;歸母凈利潤為1.0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88.12%。從收入來說,上游業務仍然是公司成長的基石,累計收入3.31億元,占比為83%,同比增長11.00%;中游業務是未來增長驅動力,前三個季度累計收入0.67億元,同比增長60.13%,收入占比為17%。
炬光科技基于縱向一體化戰略,由元器件供應走向模塊集成服務
有投資者問及公司的傳統業務今年及未來情況如何?炬光科技回應道,公司的傳統業務主要是上游元器件業務,截至三季度給公司收入貢獻占比約83%,包括應用于固體激光器泵浦的半導體激光器元器件,以及應用于光纖激光器的激光光學元器件。
以“開放式器件”為主要產品的半導體激光器元器件,是作為固體激光器的泵浦源,用于重要特殊領域,具體詳見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2022年在該應用領域的收入增長翻倍,收入預計占公司總收入超過20%;且目前國家不斷加大相關領域資金投放,相關產品持續上量,該業務未來三年將保持高速增長。
以“快軸準直鏡FAC”為主要產品的激光光學元器件,是作為光纖激光器的核心元器件,截至三季度末FAC銷量同比有兩位數增長,但收入增長并不顯著。自三季度以來,下游需求在逐步復蘇,公司對于四季度乃至明年FAC的增長保持信心。
有投資者問及公司上游兩塊業務的持續成長的邏輯是什么?炬光科技表示,“產生光子”和“調控光子”兩大業務,一方面如前面提到在工業、先進制造、科研等領域中,公司有許多上游產品,隨著下游需求增長、應用放量將保持持續增長。另一方面,公司憑借在上游積累的獨特技術優勢,與國際一流企業合作,挖掘元器件的應用潛力,開拓新的倍增市場,推動上游元器件從原來成熟的工業市場,向全新、顛覆性的應用邁進,這些新應用可能是非傳統的、讓人意想不到的(比如智能終端領域)。
公司的研發項目庫中,目前已經涌現2個國際大項目,已合作研發3年。相關項目如進展順利,將具有相當體量的市場空間潛力。相關業務進展如達到披露標準,公司也將及時披露。
有投資者問及公司中游泛半導體制程業務目前涉足的設備領域,在全球的市場容量大概有多大?炬光科技回復道,公司利用自身在上游“產生光”和“調控光”的技術優勢,在泛半導體制程領域提供中游解決方案,專注大規模、大幅面加工應用場景,主要包括集成電路晶圓退火制程(邏輯芯片、存儲芯片、功率器件)、顯示面板領域的激光剝離、激光退火制程、MicroLED巨量焊接制程、鋰電池干燥等應用場景。
據公司從相關信息查詢小結,邏輯芯片晶圓退火全球存量市場200~300臺,增量市場每年約30~50臺;IGBT功率器件退火全球存量市場近千臺,每年增量上百臺;存儲芯片退火全球存量市場約100~150臺,每年增量市場約20~30臺;顯示面板激光剝離(LLO)國內舊線改造潛力30~50臺;MicroLED巨量焊接市場容量約數百臺;鋰電池激光干燥應用市場容量約數千臺。公司針對上述不同應用分別提供激光系統、光學系統等中游解決方案,價值量在幾十萬~幾百萬不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