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激光技術在新能源下游制造應用場景廣泛,特別在光伏領域,通過激光技術加工,可進一步促進光伏電池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各類資本紛紛涌入。蘇州科創板公司德龍激光半年報顯示,知名私募葛衛東在今年二季度建倉該股,新進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20.05萬股,期末持股市值為1032萬元。與此同時,易方達科創板兩年定期、百億私募復勝資產、外資摩根大通銀行等也積極布局了德龍激光。不過激光設備核心零部件激光器,在今年上半年延續價格激戰,部分激光器龍頭企業走到了虧損邊緣,那么激光行業究竟成色如何?
資金在持續涌入
出于對行業未來的看好,激光企業正在積極奔赴資本市場謀求發展。蘇州激光切割設備龍頭德龍激光也是剛于今年4月登陸科創板。除此之外,宏石激光、金橙子、逸飛激光等企業正在上市途中,金威刻、泰德激光、中科微精、原點智能、鐳明激光等精密激光設備企業最近也紛紛宣布完成融資。各路資金真金白銀地在加碼激光賽道,如德龍激光在上市后又獲得多路資金的買入,包括易方達、摩根大通等機構投資者,以及以葛衛東為代表的部分私募投資者。
另據天眼查顯示,最近,特種光纖供應商武漢長進激光技術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華為關聯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為新增股東。特種光纖也是激光器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激光器行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一方面,中國激光設備在宏加工領域國際競爭力顯現,出口越來越多。另外,在新興產業,比如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激光設備表現非常好。
龍頭企業逼近虧損
激光設備在工業制造業中廣泛應用于打標、切割、清潔和焊接等場景,而激光器在激光設備中成本占比約七成。不過,自2013年以來,國內主流產品光纖激光器價格開始持續下降。最近兩年,價格戰更是轉向中高端市場。
在持續不斷的價格戰下,行業龍頭開始被傷及。國內激光器行業龍頭上市公司銳科激光收入基本來自激光器。其2022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盈利降幅超九成,扣非后凈利潤降至723.68萬元。
公司解釋稱,激光器下游設備集成商開工率不足,市場需求整體疲軟;為穩固公司龍頭地位,保證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公司采取了較為激進的銷售策略,下調了激光器價格,導致銷量雖然實現了同比大幅增長,但營業收入同比略降,盈利能力承壓。
杰普特也在半年報中提示,隨著激光器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公司激光器的平均毛利率將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將可能導致利潤總額出現大的降幅。
未來前景如何
有業內人士表示,激光器降價今年就沒停過,尤其6000瓦-12000瓦的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甚至20000瓦也開始打價格戰了。
據透露,去年年初激光器每瓦價格約30元,去年年底降到了20元,現在降到了15元,即今年以來降幅25%左右,其中高端激光器降幅甚至達30%-50%。
而再往前回溯,三四年前,1萬瓦的激光器價格要150萬元,而現在最低只要20萬元不到。
最近十年,價格戰伴隨著激光器行業發展。光纖激光器開山鼻祖是美國IPG,其長期壟斷中國市場。之后,我國激光器開啟了國產替代之路,同時也迎來了價格戰的開始。2018年,IPG中國市場收入首次出現下降,去年年底市占率降至28.1%。
高效、降本是制造業永恒的話題,對于火熱的新能源賽道尤其如此,而產品的優化技術也催化相關設備市場迎來需求增長。目前,激光技術在新能源下游制造應用場景廣泛,在光伏領域,通過激光技術加工,可進一步促進光伏電池降本增效。據廣發證券研報數據,在樂觀情形下,光伏激光設備合計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70.9億元,2021至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47.7%。
有分析人士預測,在市場缺乏足夠景氣度的大環境下,下半年激光器價格戰或延續,但降價空間已經很有限。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