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就像激光器所出的光束一樣,一切準備就緒,在需要的那一刻,完成能量的聚焦?!?/p>
——華工科技《新動力》
“突破”!
一進電梯,一張海報,兩個大字奪人眼球,三句話格外醒目——
“突破自己的局限”“突破他人的偏見”“突破看似牢固的現狀”。
這里是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科技”)總部。
從喻家山向南,突破大學“圍墻”,奔赴產業主戰場,他們趕路20年;從湯遜湖向東,追求行業領先,加速國產替代,他們又趕考3年。
“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我們從未轉場,更不退場;我們一直在場,決戰考場。”7月28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一個月之際,華工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馬新強接受長江日報《在場》欄目專訪時說,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主賽場,要下更大決心、拿更大比分獲勝。
1、突破“圍墻”奔赴主戰場
62.18億元,5.63億元,一營收一利潤;34.04%,61.34%,各自增幅。 看量察質,觀形辨勢。上月底,華工科技亮出這份見底色的半年報。去年校企分離改革完成的首份年報,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起初“上無片瓦,下無寸地”。脫胎于華中科技大學的華工科技,走出“圍墻”辦企業,走向9公里外的華中科大科技園,走向20公里外的東湖科學城。 “空間的距離解決了文化的差異?!瘪R新強說,從執掌華工科技的第一天起,埋頭做一件事——撕下校辦企業的標簽,走市場化之路。 不滿足于只做“經紀人”,要做有條有理的公司。2000年6月,華工科技頭頂“中國激光第一股”,在深交所成功上市,知識資本和金融資本實現對接。 也不滿足于只做公司,要做有名有姓的“企業”。上市當年,全資收購澳大利亞全球切割系統知名企業法利萊,在國內同行中最早“走出去”,實現“武漢制造,全球銷售”。 “看變革比看成就更為重要”,從校辦企業到上市企業,從小作坊、小批量到現代化廠房、精益生產,這個中國高校成果產業化先行者,實現了脫胎換骨的蛻變。 去年3月,武漢國資主導設立的國恒基金完成股權受讓交割,成為華工科技第一大股東。業界稱為“基金并購校企上市公司第一單”。 馬新強說,響應國家號召,在國內首創與地方國資合作,引入社會基金,管理團隊出資入伙,“核心骨干成為‘企業合伙人’‘命運共同體’,有效解決了資本運營效率不高、長效激勵機制不足,為我國校企分離改革闖出一條成功路徑”。
2、真本事一樣一樣長在自己身上
62年前,年輕的物理學家梅曼研制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激光器。激光被廣泛應用后,被譽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準的尺”。畢業于激光專業的馬新強,帶領華工科技“抓”住了這束神奇的光。 6月,華工科技項目組第一時間抵達西安比亞迪工廠,為完成國內第一個批量生產的高強鋼電池托盤項目,爭分奪秒搶進度。 “60秒,一個3米汽車電池托盤完成激光焊接”,華工科技焊接裝備及產線解決方案,已成功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 但在14年前,別說新能源電池托盤焊接,中國的激光能不能焊汽車,都要打個問號?!耙矣谕黄破?。中國企業想闖進車身激光焊接的圈子,很多人都說幾乎不可能?!瘪R新強回憶。 2007年,華工科技優化產業結構,聚焦能量激光、信息激光和傳感器領域。次年,完成壓力容器激光焊接設備交付,填補國內空白。 又一年后,華工科技在神龍汽車全球招標中勝出。激光焊接技術應用在汽車行業,打破外企40年的技術封鎖,201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今占有國內九成市場。 多年以前,華工科技在武漢周邊城市投資興建產業基地,當地政府承諾給七百畝地,但最終只買下滿足基地所需的四百畝。 一大塊商住地擺在面前,馬新強保持住了定力?!扒宄蛔鍪裁础拍鼙苊饧惫?。華工科技的根在科技、在核心技術,我們不買地搞房地產,主要是投向核心技術?!?br/> 馬新強說,這是華工科技的選擇,堅守“好產品、好市場、好管控、好團隊”,把真本事一樣一樣長在自己身上。 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首臺高性能光纖激光器……聚焦主業,朝著一個城墻口沖鋒。60多項國內行業第一,華工科技為中國激光贏得全球行業話語權。
3、破局之下,新的能力在生長
7月,一輛輛青云灰顏色的嵐圖汽車,從最終裝配線上駛出。其裝載的汽車加熱器,來自位于孝感的華工高理電子產業園。 “攻克‘卡脖子’難題,開拓新賽道。我們帶產品到過最北端零下40℃的漠河,也到過地表溫度高達80℃的吐魯番?!比A工高理工程師吳陽說。 2014年,占據全球溫度傳感器七成市場的華工高理,在國內首創新能源汽車加熱器,拿下國內一半市場。 如今,這家華工科技核心子公司再次闖入新領域,“突破自己的局限,從零開始,進入壓力傳感器、溫壓一體傳感器領域”。 在鄂州,華工激光首條激光流線化智造生產線正在快速運轉,生產的高性能數控激光切割機床,全面覆蓋了歐洲市場。在荊門,新能源智能裝備產業園正在加緊建設,達產后實現年產值30億元。在黃岡,華工正源特種光模塊生產基地正在向高端領域延伸。 “擺脫低水平競爭,唯有高水平創新”“每一步都是新的領域,不斷拓展邊界”,破局之下,新的能力在成長—— 聯接業務,從光聯接拓展到無線聯接,800G硅光芯片流片,推出數字小站,加碼5G網絡室內覆蓋; 感知業務,高精度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賦能新能源、工業數智化、智慧家庭應用場景; 智能制造業務,切割、焊接、標記、清洗,面向工程機械、橋梁等行業實施基于激光裝備的智能工廠項目…… “邊界越大,壓力越大。”馬新強說,華工科技將堅持“破局思維”“價值共創思維”“長期主義思維”,鍛造核心競爭力,參與構建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為全球有影響力的科技企業。
4、讓價值貢獻者站在舞臺中央
有數據統計,近10年,華工科技相繼引進50多位高端人才,縮小了與國際頭部企業的差距,在激光魅影中形成“華工科技人才現象”。 科技創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7月中旬,武漢召開科技創新大會,馬新強發言介紹釋放人才創新潛能。 從2015年開始至今,華工科技每年從重點高校引進200人左右,打破論資排輩,暢通發展通道,營造創新空間。今年初,華工科技獲得機械、電子信息兩個專業高級職稱自主評審權,成為省內首批獲得該權限的企業。 年輕人脫穎而出層出不窮。從海外回來的80后程偉,擔任華工激光副總工程師;從深圳回來的90后徐華生,參與國內首條完全自主的氫能雙極板焊接自動化產線。 “每個人都應用力擁抱自己的‘珠穆朗瑪峰’?!瘪R新強說,讓價值貢獻者擁有更多的獲得感,讓價值貢獻者站在舞臺中央。 7月28日,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華工科技召開“光榮之路”創新誓師大會。 “真正屬于高科技制造業工程師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馬新強激情動員說,向著更高遠的地方,鋪展生命的萬千可能,每一位科技工作者不是時代的過客,而是時代的建設者,甚至可能是先驅者。 “走好科技自立自強的新長征路,這是一條無比光榮的道路,也是我們與時代的雙向奔赴。” 從光電子產業“特色鮮明”到“獨樹一幟”,十年磨一劍。23歲正青春,“追光者”華工科技經歷蝶變、革新和重塑,點亮了一束“最亮的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