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信息顯示,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定于2022年2月16日召開2022年第8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將審核凌云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凌云光”)的首發事項,保薦人為中金公司。
凌云光是可配置視覺系統、智能視覺裝備與核心視覺器件的專業供應商,是我國較早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的企業之一。同時,公司代理銷售境外知名品牌的視覺器件、光纖器件與儀器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公司被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評定為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1年7月,公司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根據招股書,本次發行前姚毅直接持有公司 55.62%股份,姚毅配偶楊藝持有公司 6.54%股份,合計控制公司 62.16%股份,姚毅為公司控股股東,姚毅和楊藝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本次IPO擬募集15億元,主要用于工業人工智能太湖產業基地、工業人工智能算法與軟件平臺研發項目、先進光學與計算成像研發項目、科技與發展儲備資金。
如今,中國市場已成為全球機器視覺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得益于宏觀經濟回暖、新基建投資增加、數據中心建設加速、制造業自動化推進等因素,預計 2020 年至 2023 年,中國機器視覺行業的銷售額將以 27.15%的復合增長率增長,2023年銷售額將達296億元。
報告期內,凌云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4.06億元、14.31億元、17.55億元、11.3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720.05萬元、1643.80萬元、1.10億元、5393.31萬元。
報告期內,凌云光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 31.43%、34.29%、34.57%和 33.57%,主要依靠自主業務,總體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具體來看,凌云光的主營業務是機器視覺產品和光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以可配置視覺系統和智能視覺裝備產品為主。報告期內,公司自主業務占比先降后升,主要原因在于:受廣電行業面臨用戶增長乏力、IPTV 與移動寬帶沖擊嚴重的影響,公司戰略性收縮了光接入網業務,光接入網業務收入和占比均呈現下降趨勢,同時,公司持續加大在機器視覺領域的研發投入,機器視覺自主業務收入呈增長趨勢。
同時,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產品按其來源包括自主和代理兩大部分,其中,代理業務收入分別為 5.66億元、6.42億元、8.18億元、4.39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40.26%、44.89%、46.60%和 38.60%,占比較高。這意味著,如果外部環境出現重大不利變化,例如境外廠商取消與公司的合作,或下游終端客戶直接向境外廠商采購,公司的代理業務將受到影響,可能導致經營業績下滑。
在工業人工智能的時代潮流下,行業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吸引了更多的新興廠商、甚至傳統自動化企業進入機器視覺領域。由于公司產品對應的下游應用場景較多,需要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持續投入研發,將新技術快速轉化為多元化的產品與服務,不然不利于產品競爭力的提升。
根據中國機器視覺產業聯盟統計,2020 年在參與統計的企業(不包括基恩士、康耐視、精測電子、華興源創、Young Woo DSP 和 ISRA VISION)中,凌云光為中國機器視覺行業銷售額排名第一的企業。報告期內,凌云光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32億元、1.54億元、1.76億元、1.30億元,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此外,報告期內,凌云光存在應收賬款余額較大及無法及時回收的風險,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5.08億元、4.84億元、6.01億元、7.96億元,其中逾期一年以上余額分別為 6043.63萬元、5374.46萬元、2055.82萬元、5388.81萬元,占比 11.89%、11.11%、3.42%和 6.77%。隨著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大,公司應收賬款有所增長,且由于部分客戶內部付款審批流程較為嚴格,造成應收賬款逾期。
結語
工業人工智能的戰略機遇已經到來,凌云光為首的公司需要持續以先進光學成像、軟件與算法、自動化等技術創新為基礎,做強自主核心器件,提升對客戶多變需求的服務能力,且積極開拓新的應用領域,以豐富收入與利潤增長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