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造車新勢力及傳統頭部車企將推出多款搭載激光雷達的智能汽車,激光雷達將迎來其在乘用車前裝市場量產元年。機構預計,全球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需求量將由2021年的22萬顆提升至2025年的2134萬顆,滲透率將由2021年的0.2%增至2025年的14%,市場規模將增至541億元。
裝配量明顯增多
隨著汽車智能化不斷提升,激光雷達的裝配量明顯增多。
2022年,蔚來預計發布ET7、ET5等多款全新車型。其中,ET7配備1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7顆800萬像素高清攝像頭、4顆300萬像素高感光環視專用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傳感器、2個高精度定位單元和V2X車路協同。
小鵬汽車預計于2022年三季度交付國內首款基于800V高壓SiC平臺打造的量產車型G9,配備雙Orin芯片、4顆環視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
理想X01作為理想汽車的第二款車型將于2022年二季度上市、三季度交付,搭載激光雷達模塊、配備HUD抬頭數字顯示。哪吒S預計于2022年底上市,搭載200T高算力的華為MDC計算平臺,配備2個激光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13顆攝像頭。另外,威馬汽車M7配有3個速騰聚創第二代MEMS激光雷達。
傳統車企不甘示弱。長城汽車沙龍機甲龍配置4個華為96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吉利路特斯Type132配置4個激光雷達,北汽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配置3個華為微轉鏡式半固態激光雷達。
德邦證券預計,2022年主要造車新勢力將邁向場景延伸拓展的L3級智能駕駛,實現續航提升、智能操作系統和智能座艙、車載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搭載等軟硬件配置的綜合升級,汽車電子市場將快速擴容。
技術進步促使價格下降
成本高是制約激光雷達市場擴張的主要因素。根據技術路徑劃分,激光雷達可分為機械式、混合固態、固態式三種。
機械式激光雷達售價高達上萬美元。激光收發模塊由分立器件組裝而成,探測距離精度高,但整套系統元器件成本非常高。以VelodyneHDL-64為例,其每個收發通道(共64個通道)的物料成本超100美元,疊加復雜的調試帶來的人工成本,導致售價高達8萬美元。
半固態激光雷達相比機械式雷達主要有兩大改進。一是通過減少激光收發裝置數量來減少收發通道數,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二是加入旋轉掃描結構(MEMS微振鏡),通過掃描結構更新來彌補收發通道數量的減少。以半固態MEMS方案的Innoviz One為例,單價已降至1000美元。
固態激光雷達通過半導體工藝把激光雷達一些核心部件集成在芯片上,比如光源部分使用VCSEL,探測器使用SPAD,集成度提高的同時成本進一步降低。Quanergy為純固態OPA代表性廠商,其S3價格僅為500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半固態雷達目前裝車居多。上汽R、沃爾沃純電SUV搭載Iris半固態雷達;Innoviz的半固態雷達2021年起搭載在寶馬iX系列上;速騰聚創的半固態雷達RS-LiDAR-M1已獲比亞迪、廣汽埃安、威馬汽車、極氪、路特斯、嬴徹科技、摯途科技等項目定點訂單。
國信證券指出,隨著技術方案朝半固態及純固態推進,激光雷達價格有望持續下降,由2021年的1500美元/顆降至2025年的400美元/顆,將進一步打開激光雷達市場。
智能化帶動需求增長
自動駕駛商業化加速推進。機構預計2022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達到1629億美元,同比增長14%左右。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增長更快,2022年增速約為24%。
業內人士指出,感知層是智能駕駛實現的先決條件,其獲取的數據將直接影響決策層的判斷與執行層的操作,其探測精度、廣度與速度直接影響自動駕駛的行駛安全。隨著智能駕駛從L2到L3級及以上不斷推進,激光雷達憑借其精度高、探測距離長、可3D環境建模的特性,重要性越發凸顯。
網信證券認為,相比于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可實現對人體的探測;相比于攝像頭,激光雷達的探測距離更遠,對弱視環境以及非標準靜物探測效果更好。長城、廣汽、蔚來、理想、小鵬等整車廠積極布局以激光雷達為主傳感器的自動駕駛方案,2022年激光雷達量產或迎來加速落地。
國信證券表示,從需求量及滲透率看,預計全球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需求量將由2021年的22萬顆快速提升至2025年的2134萬顆,對應全球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滲透率將由2021年的0.2%增至2025年的14.4%;國內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需求量預計由2021年的13萬顆增至2025年的948萬顆,對應國內乘用車市場激光雷達滲透率將由2021年的0.2%增至2025年的14.7%。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