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年發展之后,國內激光相關市場競爭加劇,各企業紛紛開始尋找下一代激光產業破局關鍵。
激光是20世紀最具代表的尖端制造技術之一,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于軍事雷達上的技術需求,分子光譜學迅速發展,為了得到更強大的分辨效果,美國軍方推動毫米級波普學研究工作,科學家們在其資助下開始微波輻射相關研究,激光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上世紀80年代激光逐步進入商業領域,國內90年代開始引進,歷經多次技術迭代,已成功趕上世界主流步伐,相關產業發展成熟,激光技術在切割、打標、焊接、清洗、醫療、科研多環節均有廣泛應用,是目前國內制造業不可或缺的加工助力。
激光技術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早期也曾經歷坎坷。最初激光加工技術并不成熟,設備功率不夠,同時控制系統落后,在精度與穩定性方面都不盡如人意,只能加工大幅面的輕薄材料。激光設備的第一輪爆發是在2010年前后,各大服裝、鞋、包等皮革布料加工廠商開始大范圍應用CO2激光加工設備。自此以后,激光加工開始迅速普及,呈現出周期性爆發的規律,隨著近兩年的光纖激光器熱潮走向尾聲,激光市場開始日趨飽和,廠商之間大打出手,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
激光產業發展與制造業高度綁定。作為生產加工中的一環,激光產業自然是與制造業高度綁定的,2010-2020是激光高速發展的十年,其市場規模由百億躍升至千億,年均復合增長率超20%。目前制造業處于景氣階段,新能源汽車、碳中和、綠色能源等多個新領域正蓬勃生長,加之國家戰略調整,制造業整體需求旺盛,激光行業收益多多。
新一輪發展浪潮尚不明朗,市場等待下一次技術革新。自上一輪光纖激光設備的爆發結束之后,激光產業的新一輪浪潮還未到來,各方都在下注未來,想要找到新的增長機遇——近年興起的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產業帶動了激光焊接的快速發展,但單一行業略顯單薄無法帶動整體進步;新一代超快激光技術上取得進步,但應用層面還未見成效。激光設備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工業生產所有部門,從輕工業到重工業,從能源動力到集成電路,從電子通信到醫療美容,從船舶汽車到航空航天,作為材料加工的尖端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激光產業的未來潛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