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12日,“2021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安徽合肥召開,作為中國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汽車產業高端對話平臺之一,論壇吸引了來自汽車產業鏈領軍企業決策層,協會組織、學界精英、知名媒體和投資人等上千位嘉賓,共同探討產業創新發展的路徑和規劃。
萬集科技作為國內激光雷達領域的領軍企業應邀參加了本次盛會,公司董事長翟軍在大會上從匠心與創新維度就公司產業化進程發表主題演講,重點分析了當前車載激光雷達產業化技術演進路徑,發布了萬集科技在激光雷達領域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實現自動駕駛應用的全固態車載激光雷達量產時間表。
腳踏實地打磨激光產品
翟軍表示,經過27年發展,萬集科技形成了5大事業部的業務格局, 激光雷達作為公司最有發展前景的業務之一,萬集自2010年開始就陸續開發了適用于交通、工業及汽車等領域使用的產品。
萬集科技是交通行業首個運用激光雷達實現交通流量調查和車型識別的企業。車載激光雷達領域,公司開發8線激光雷達在19年便通過車規級認證,搭載在宇通無人駕駛小巴上。
10年間,萬集對激光雷達的多種技術路線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翟軍認為,實現最終上車需要具備五個必要條件,即高可靠性、高性能、高技術成熟度、低成本及較低的車載激光雷達系統能耗。
研機析理深挖客戶需求
在當前激光雷達主要幾種技術形式中,整體旋轉式激光雷達技術成熟度最高,但因整體旋轉的重量過大,難以滿足車規,且成本下降空間有限;轉鏡式激光雷達一般定位為局部視場,轉鏡重量較輕壽命可以得到保障,減少了收發模組的數量使成本得到了改善,相對于整體旋轉式更容易通過車規級認證;MEMS激光雷達是利用微鏡替換了轉鏡,通過兩個維度的振動和掃描,進一步減少收發模組的數量,因而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集成度,但仍有技術難點需要公關;FLASH的激光雷達的集成度相對較高,成本和體積可以顯著降低。但是抗干擾能力不佳,環境適應性較差,主要光電器件的成熟度不高;OPA激光雷達盡管目前技術成熟度比較低,但是由于可以實現從發射、掃描到接收全硅光集成,大大提升可靠性并最大化降低成本。OPA激光雷達采用相干探測,極大提升了抗干擾能力,同時顯著降低了系統功耗。
通過以上五個維度的考量,能夠看到激光雷達正朝著小型化、低成本、全固態的方向不斷演進,未來硅基全固態激光雷達才是滿足量產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激光雷達。
持之以恒投入技術創新
在OPA研發方面,萬集科技于2016年開始立項,從分立器件到16路、32路、64路,5年時間已經完成了512路OPA芯片的技術驗證。分別在18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19年萬集承擔北京市科委的重點課題,2020年承擔中關村顛覆性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目前,我們采用光芯片實現了10米的測距。共申請了28項發明專利,3項pct專利。我們采用512路光芯片把發散角控制在0.08°,是傳統激光雷達很難達到的水平。”
最后,翟軍公布了多款激光雷達量產時間計劃。下一階段萬集將在今年10月份發布128線轉鏡式車載激光雷達,預計2022年4月進行量產;2022年6月發布MEMS車載激光雷達,預計2023年8月實現量產;在2022年8月發布可測距30米的硅基全固態激光雷達;在2024年6月發布硅基全固態激光雷達。
當天,萬集科技董事長翟軍還與汽車商業評論總監劉寶華、禾賽科技CEO李一帆,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邱純潮、圖達通Innovusion CEO及聯合創始人鮑君威、亮道智能CEO劇學銘共同參與了圓桌沙龍,就激光雷達上車時點、技術路線、機遇與挑戰以及行業內人才之爭等熱點話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的交流。
轉載請注明出處。